时间: 2025-05-07 06:3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8:11
使金
作者: 傅諴 〔宋代〕
霜明玉节映寒流,
马渡芦沟向上头。
万里河山观古塞,
百年荆棘叹神州。
要临瀚海铭燕石,
石上新亭作楚囚。
多少遗民思旧俗,
可怜金帛岁包羞。
全诗翻译:
霜光明亮,玉节在寒流中闪烁,马儿渡过芦沟向上游去。
万里河山中,可以看到古老的边塞,百年来荆棘丛生,感叹着我们的神州大地。
要去临近浩瀚的海洋,在燕子石上铭刻,石头上新建的亭子如同楚国的囚徒。
多少遗民思念着旧日的风俗,真令人心痛,那金帛的岁月令人感到羞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傅諴,字君毅,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生于南宋,生活在动乱的时期,其诗作多反映了国家的沧桑与民生的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众困苦之时,傅諴通过诗歌表达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及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使金》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沧桑的深切感受。在诗的开头,诗人以“霜明玉节映寒流”开篇,展现出冷冽的冬季景象,象征着国家的寒冷与孤寂。
接下来的“马渡芦沟向上头”则增添了动感,马匹的奔腾象征着希望与追求。然而,随着“万里河山观古塞”的展开,诗人转向对历史的沉思,表达了对古老边疆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在“百年荆棘叹神州”中,荆棘不仅象征着国家的困境,也暗示了长久以来的战乱与民生的苦难。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要临瀚海铭燕石”,这表明一种希望在新环境中铭刻历史的愿景,但却又被“石上新亭作楚囚”所打断,象征着无论如何努力,依旧无法摆脱历史带来的痛苦与压迫。最后,诗人感叹“多少遗民思旧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惋惜与思念,同时对国家现状的无奈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深沉,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国家与民众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怀念,展现出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荆棘”象征什么?
A. 传统文化
B. 国家困境
C. 自然景色
“马渡芦沟”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传统习俗
B. 向上的希望
C. 历史的沉重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愤怒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