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0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09:30
古木重门掩,幽深只欠溪。
此中真吏隐,何必更岩栖。
名姓镌幢记,经书逐库题。
字随飞蠹缺,阶与落星齐。
伴直僧谈静,侵霜蛩韵低。
粘尘贺草没,剥粉薛禽迷。
衰藓墙千堵,微阳菊半畦。
鼓残鸦去北,漏在月沉西。
每忆终南雪,几登云阁梯。
时因搜句次,那惜一招携。
古老的树木重重的大门紧闭,幽深的地方只差一条小溪。这里真的有隐士在隐居,何必再去山岩中栖息。名姓也都刻在幢旗上,经典的书籍在库房中被题写。字迹随着飞虫的咬噬而缺失,台阶与星辰的落下齐平。伴着僧侣们静静交谈,霜侵袭下蟋蟀的韵律低沉。粘满尘土的贺草已然没入,剥落的粉色花瓣使薛氏鸟儿迷乱。衰败的苔藓墙壁千堵,微弱的阳光照在半畦的菊花上。敲击的鸣叫声,乌鸦飞向北方,水流在西方的月下悄然滴漏。每当想起终南山的雪,曾几何时我登上云阁的梯子。有时因搜寻诗句而次,怎能不惜一招携带。
林宽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他所作的诗歌多以山水、隐逸、抒情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体现了对自然和隐士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林宽在省中寓直期间,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诗中反映了他在宁静环境中思考人生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林宽的《和周繇校书先辈省中寓直》是一首充满幽静气息的诗作,展现了一个隐逸文人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古木重门掩,幽深只欠溪”描绘了一个封闭而宁静的环境,重重的古树和紧闭的大门,形成了一个隔绝尘世喧嚣的理想栖息地。在这里,作者感受到一种隐居的安静,似乎可以远离世俗的纷扰。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作者通过“名姓镌幢记,经书逐库题”展示了文人隐士的生活状态,强调了书卷与知识的珍贵。尤其“字随飞蠹缺”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书籍的损坏,隐喻着知识与文化的脆弱。
“伴直僧谈静,侵霜蛩韵低”是对环境的进一步描写,僧侣的谈话声与蟋蟀的低吟相伴,构成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让人感到宁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淡泊。
最后几句“每忆终南雪,几登云阁梯”,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终南山的雪象征着清白与高洁,登上云阁的梯子则暗示了追求理想和向往高远的心情。
整首诗在静谧的意境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与知识的向往,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淡泊。同时在怀念过去的同时,也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一种哲学性的思考,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隐士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A. 热闹喧嚣
B. 幽静安宁
C. 贫困凄凉
D. 现代繁华
“字随飞蠹缺”中的“飞蠹”指的是?
A. 一种鸟
B. 一种夏虫
C. 一种书籍
D. 一种植物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怀念?
A. 过去的时光
B. 山水的景色
C. 隐士的生活
D. 诗歌的创作
答案:
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的角度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隐逸与人情的思考,具有相似的主题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