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登东楼》

时间: 2025-04-29 22:55:01

诗句

秋城佳节共登台,楼阁萧森万壑哀。

野岸帆樯天际迥,夕阳烟树楚江来。

凭高不落青山帽,览胜遥怜紫菊杯。

笑倚天涯岁已暮,陆沈人事不须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55:01

原文展示:

九日登东楼
作者:钟昌 〔明代〕

秋城佳节共登台,
楼阁萧森万壑哀。
野岸帆樯天际迥,
夕阳烟树楚江来。
凭高不落青山帽,
览胜遥怜紫菊杯。
笑倚天涯岁已暮,
陆沈人事不须催。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城市里,佳节来临,大家一同登上高楼。
楼阁间萧条的景色让人感到万分悲哀。
远处的河岸上,帆船的桅杆在天边显得那么遥远,
夕阳下,烟雾缭绕的树木映照着楚江的水面。
站在高处,头上不再有青山的遮挡,
而远望之处,只能怜惜那一杯紫菊酒。
我笑着倚靠在天边,岁月已然暮去,
人世间的繁华已然消沉,不必再催促了。

注释:

  • 佳节: 指重阳节,九月九日。
  • 萧森: 指树木的凋零,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 万壑哀: 形容山谷之间的悲凉气氛。
  • 帆樯: 船的桅杆。
  • 楚江: 指长江,楚地的江水。
  • 青山帽: 形容青山的轮廓像是头上的帽子。
  • 紫菊杯: 指盛放紫菊的杯子,寓意赏菊饮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钟昌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他的诗歌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重阳节时节,正值秋季,诗人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光的感慨。重阳节又是传统的登高节日,寓意着健康和长寿。

诗歌鉴赏:

《九日登东楼》是钟昌的一首描写重阳节的古诗。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与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秋天的城市,佳节的欢愉与高楼的萧索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孤寂与沉重的气氛。接着,诗人用“野岸帆樯天际迥”描绘了远方的美景,虽然美好,却显得遥不可及,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逆转。

“凭高不落青山帽”,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四周,似乎在思考自己的处境与未来,青山的轮廓仿佛在嘲讽岁月的流逝。紫菊作为重阳节的象征,既是赏菊的乐趣,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最后,诗人笑对暮年的到来,表达了一种淡然的心态,强调对过往人事的释然,显示出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象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与自然的深刻理解,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流逝时光的无奈与接受,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复杂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城佳节共登台: 秋天的城市里,重阳佳节,大家一同登高。
  • 楼阁萧森万壑哀: 高楼间的景色显得萧条,令人感到悲哀。
  • 野岸帆樯天际迥: 远处的河岸上,船帆高耸,显得遥远。
  • 夕阳烟树楚江来: 夕阳映照下,烟雾缭绕的树木映衬着长江。
  • 凭高不落青山帽: 站在高处,见不到青山的轮廓。
  • 览胜遥怜紫菊杯: 远望美景,心中怜惜那一杯紫菊酒。
  • 笑倚天涯岁已暮: 轻松倚靠在天边,感慨岁月已晚。
  • 陆沈人事不须催: 对人世的繁华已沉寂不必再催促。

修辞手法:

  • 比喻: “青山帽”比喻青山的轮廓。
  • 对仗: “野岸帆樯”与“夕阳烟树”形成对仗,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 “笑倚天涯”赋予了诗人一种轻松的情感,仿佛在与天边对话。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短暂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人通过重阳节的场景,表达了对岁月的思考与对人生的释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城: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即将到来的寒冷。
  • 楼阁: 代表人们的情感寄托与思考的空间。
  • 帆樯: 船帆象征着人生的旅程与追求。
  • 夕阳: 代表着生命的终结与反思的时刻。
  • 紫菊: 象征重阳节的传统与对人生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人生的思考
    • C. 对时光的珍惜
    • D. 以上皆是
  2. “野岸帆樯天际迥”中“天际”指的是:

    • A. 天空的边缘
    • B. 地平线
    • C. 远方
    •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提到的佳节是指: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重阳节
    • D. 端午节

答案:

  1. D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但更多地强调了对国家和家国命运的思考,而钟昌的《九日登东楼》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重阳节文化与诗词》

以上为对《九日登东楼》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相关查询

齐子余侍郎挽诗 齐子余母太夫人王氏挽诗 齐子余母太夫人王氏挽诗 齐子余母太夫人王氏挽诗 平山堂 陪宪使登榕溪阁 偶作 偶得兄字再成一诗 南岩 南昌大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楚雨巫云 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反身自问 塞南 草字头的字 圣君贤相 足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包含衍的词语有哪些 使物 卜字旁的字 无救 伶仃孤苦 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角字旁的字 白头相守 壁报 谈玄说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