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古柏》

时间: 2025-05-07 08:45:09

诗句

四边乔木尽儿孙,曾见吴宫几度春。

若使当时成大夏,也应随例作埃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5:09

原文展示:

古柏
四边乔木尽儿孙,曾见吴宫几度春。
若使当时成大夏,也应随例作埃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古老的柏树,四周的高大树木全都已经繁衍出许多后代;它曾经见证了吴宫的几次春天。如果当初能够成为大夏,那么也应该像往常一样,化为尘埃。

注释:

字词注释:

  • 四边乔木:指四周的高大树木。
  • 吴宫:指古代吴国的宫殿,象征繁华的春天。
  • 大夏:指大夏王朝,古代中国的一个王朝。
  • 埃尘:指尘埃,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

典故解析:

  • 吴宫:古吴国的宫殿,位于今江苏省,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代表了昔日的繁华和权力。
  • 大夏:指的是一个理想中的强盛王朝,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惟深,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长。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人生哲理,常常蕴含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古柏的描绘,寄托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思索,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和盛衰无常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古柏》是一首通过古木寄情的诗作,方惟深以古柏为主线,展开对时间、历史和人生命运的思考。诗开头描绘了古柏周围的乔木,暗示了自然界的丰富与生命的延续。接着,诗人提到“曾见吴宫几度春”,用历史的视角回望过去,吴宫的繁华与古柏的存在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感慨。

“若使当时成大夏”一句,诗人假设如果当时的历史能够成就一个强盛的王朝,那么事情也许会有所不同,然而现实却是如同“埃尘”一般,终究归于虚无。这样的设想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也透出对未来的无奈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的哲学思考,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伤情绪,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边乔木尽儿孙:描绘了古柏周围高大的乔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繁华。
  • 曾见吴宫几度春:历史回望,古柏见证了吴国的繁荣春光,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若使当时成大夏:假设历史有变,暗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也应随例作埃尘:最终回归尘埃,体现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古柏的长寿与吴宫的繁华形成对比,突显时间的无情。
  • 假设:通过假设历史的可能性,增强了全诗的哲理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时间的流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柏:象征长寿、历史的见证。
  • 乔木: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吴宫:代表繁华与过往的辉煌。
  • 埃尘:象征时间的无情与事物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宫”代表什么? A. 古代的战争
    B. 繁华的宫殿
    C. 诗人的故乡

  2. “四边乔木尽儿孙”中,乔木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生命的延续
    C. 自然的美

  3. 诗中的“大夏”指的是: A. 一个理想的王朝
    B. 一种天气
    C. 一种植物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古柏》与《登高》: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观反映时间和历史的变化,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思考,后者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 木兰花 六月二十八夜病目不能事,漫写云溪十二月风情词遣之 其一 木兰花 娇女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寿郝仲明 益都人 木兰花慢 木兰花令 其一 秋忆 木兰花慢 和陈思济 洞霄诗集卷九 木兰花慢 其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淑清 不学面墙 乛字旁的字 如获石田 摧折豪强 巾字旁的字 才藻艳逸 血字旁的字 傍观必审 言而无信 隔壁听 斤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深堂 过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