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赋得冬日可爱(一作张正元诗)》

时间: 2025-05-07 07:26:13

诗句

寒日临清昼,寥天一望时。

未消埋径雪,先暖读书帷。

属思光难驻,舒情影若遗。

晋臣曾比德,谢客昔言诗。

散彩宁偏照,流阴信不追。

馀辉如可就,回烛幸无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6:13

原文展示:

赋得冬日可爱(一作张正元诗)
寒日临清昼,寥天一望时。
未消埋径雪,先暖读书帷。
属思光难驻,舒情影若遗。
晋臣曾比德,谢客昔言诗。
散彩宁偏照,流阴信不追。
馀辉如可就,回烛幸无私。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太阳照耀着清澈的白昼,辽阔的天空一望无际。
尚未融化的积雪覆盖了小路,先感受到的是读书时的温暖。
思绪难以停留,情感的影子似乎已被遗忘。
晋朝的臣子曾与美德相提并论,谢灵运曾言及诗歌的精妙。
散落的光彩怎么能只照耀一处,流动的阴影又怎会追寻过去?
如果剩余的光辉能够留住,回到烛光下幸好没有私心。

注释:

  • 寒日:指寒冷的阳光,象征冬日的萧瑟。
  • 临清昼:光明而清晰的白昼。
  • 埋径雪:指积雪覆盖的小路,暗示冬季的寒冷和静谧。
  • 读书帷:书房的帷幕,象征温暖的学习环境。
  • 属思:思绪、情感的交织。
  • 晋臣:指晋朝的官员,可能暗指王羲之等人。
  • 谢客:指谢灵运,古代著名诗人。
  • 散彩:光辉洒落,象征美好事物的流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讽,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以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日,正值严寒,诗人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温暖与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意象反映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诗歌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摹,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孤寂的美。首句“寒日临清昼”描绘了冬日的阳光,尽管寒冷,但它照亮了清晰的白昼,给人以生机。接着,诗人提及尚未融化的积雪,暗示着冬季的宁静与寒冷,同时也映衬出温暖的书房,表现出一种温馨的学习氛围。

在情感的流动上,诗人感叹思绪难以驻足,仿佛在追忆那些美好的时光。通过“晋臣曾比德,谢客昔言诗”这样的典故,诗人将自己与历史上的文人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文学及其传承的敬仰。

全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光辉与烛光的渴望,象征着对真理与美好的追求,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寒日临清昼:描绘了冬日的阳光,虽冷却清晰明亮。
    • 寥天一望时:展现辽阔的天空,象征开阔的视野。
    • 未消埋径雪:积雪未融,暗示冬天的冷。
    • 先暖读书帷:温暖的书房,表明对知识的渴望。
    • 属思光难驻:思绪难以停留,反映内心的焦虑。
    • 舒情影若遗:情感似乎被遗忘,带有淡淡的惆怅。
    • 晋臣曾比德:引用历史人物,表达对德行的追求。
    • 谢客昔言诗:提到谢灵运,强调诗歌的美好。
    • 散彩宁偏照:光辉四散,象征美的普遍性。
    • 流阴信不追:阴影流动,过去的美好难以追寻。
    • 馀辉如可就:希望余光能留住,象征对美好的期盼。
    • 回烛幸无私:烛光下的坦诚与纯粹,强调内心的真实。
  • 修辞手法

    • 对比:寒日与温暖书房形成对比,突显内心的温暖与外界的寒冷。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增强诗的文化深度。
    • 意象:使用自然意象传达内心情感,寓意深远。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写冬日的景象,表达了对知识和美好的向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光辉与真理的追求,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寒日:象征冬季的凛冽,同时也是生命力的象征。
  • 积雪:代表宁静与纯洁,暗示着岁月的静好。
  • 书房:象征温暖的知识殿堂,体现了对学习的热爱与追求。
  • 光辉与阴影:象征着美好与消逝,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日”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D. 秋天

  2. “晋臣曾比德”提到的是哪个朝代的文人? A. 汉朝
    B. 唐朝
    C. 晋朝
    D. 宋朝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与陈讽的《赋得冬日可爱》都表达了在寒冷季节中对知识的追求,但陆游更强调对家庭的责任感与教育,而陈讽则更侧重于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再和 禽言九首·提葫芦 送杨彦极提刑二首 处士妻十首 韩祠三首 其三 晓意 溪庵十首 记小圃花果二十首 友人李先辈丑父尝以夷成诗二帙示余莫知为何 勉千里侄秋试六言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席丰履厚 君子协定 金字旁的字 降格以求 诗床 用字旁的字 斗结尾的成语 俗谚口碑 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忘本负义 攴字旁的字 逢人且说三分话 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黄字旁的字 九锡花 麥字旁的字 表里相合 两情两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