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2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27:14
奉和对山僧(一作同杜相公对山僧)
作者: 皇甫冉 〔唐代〕
吏散重门掩,
僧来闭阁闲。
远心驰北阙,
春兴寄东山。
草长风光里,
莺喧静默间。
芳辰不可住,
惆怅暮禽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事务散去后,感受到一种宁静的闲适。诗人描绘了山中僧侣的到来,自己心中却思念着北方的朝廷,春天的情思又寄托在东山。草木生长的地方,春风中鸟儿的啁啾声回荡在静谧中。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傍晚时分飞回的鸟儿让人感到一丝惆怅。
皇甫冉,唐代诗人,字君平,号澄江,曾任官职,后归隐山林。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景色,表达隐逸之情,风格清新自然。
本诗创作于皇甫冉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宁静山林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惆怅。
这首诗以山僧的访谈为引子,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吏散重门掩”,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繁琐事务的轻松,另一方面却又掩藏着他对官场的依恋与不舍。随着僧人的到来,诗人感到了一丝宁静,但他内心深处仍然向往着远方的北阙,显示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在春天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春兴寄东山”的表达,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眷恋。草木的生长和鸟儿的叫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然而,“芳辰不可住,惆怅暮禽还”却又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短暂。诗人对春天的感慨,折射出他对人生短暂、理想未竟的忧虑,情感深邃而细腻。
整首诗以清新秀丽的意象,缠绵悱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官场与隐逸生活的对比,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感慨。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短暂及心灵归属的思考,体现了隐逸文化的哲学思考。
诗中“吏散重门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繁忙与宁静
B. 期待与失落
C. 喜悦与忧伤
诗中提到的“北阙”指的是?
A. 南方的山
B. 北方的朝廷
C. 西方的城门
“芳辰不可住”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美丽
C. 人际关系的复杂
答案
皇甫冉 vs. 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