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0:51
题重居寺
作者:张祜 〔唐代〕
浮图经近郭,长日羡僧闲。
竹径深开院,松门远对山。
重廊标板榜,高殿锁金环。
更问寻雷室,西行咫尺间。
这首诗描绘了重居寺的景色。寺庙的浮图(塔)在城郭附近,长时间地羡慕僧人悠闲的生活。竹林小径深入院落,松树门远远地面对着山峦。长廊上悬挂着标志,宏伟的殿堂锁住了金色的环。更进一步询问雷室的位置,向西行走仅在咫尺之间。
张祜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寺庙等自然景色,体现出一种隔世的宁静与淡泊。
这首诗创作于张祜对重居寺的游览之际,反映了他对僧人闲适生活的羡慕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在唐代,寺庙常是文人墨客寄情抒怀之地,张祜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
张祜的《题重居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重居寺的宁静与美丽。全诗以“浮图经近郭,长日羡僧闲”开头,直接引入了作者的感受,表现出他对寺庙和僧人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中描绘了“竹径深开院,松门远对山”,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幽静的氛围,仿佛自己也步入了这个静谧的环境。
诗中“重廊标板榜,高殿锁金环”的描写则展示了寺庙的庄重与神圣,金环的锁住象征着佛教教义的严谨与不可侵犯。最后一句“更问寻雷室,西行咫尺间”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真理与智慧的渴望,想要进一步探寻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张祜通过简单而含蓄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宁静与闲适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理念。
诗中“浮图”指的是什么?
“长日羡僧闲”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松门远对山”中的“松门”象征了什么?
以上是对《题重居寺》的全面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