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0:12
残腊独出二首
作者:苏轼 〔宋代〕
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
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
罗浮春欲动,云日有清光。
处处野梅开,家家腊酒香。
路逢眇道士,疑是左元放。
我欲従之语,恐复化为羊。
江边偶微行,诘曲背城市。
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
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
所营在一食,食已宁复事。
客来岂无得,施子净扫地。
风松独不静,送我作鼓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春日,诗人独自出行,心情悠然。
他在丰乐桥钓鱼,在逍遥堂采杞,感受到罗浮山的春意渐浓,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清光。
四处野梅盛开,每家每户都飘散着腊酒的香气。
路上遇见一个瘦道士,诗人疑惑他是否是左元放(传说中的道士)。
他想和道士交谈,却又担心自己会变成羊(隐喻被道士引导走弯路)。
在江边漫步,曲折的路将他带离城市,平湖边草长莺飞,他步入栖禅寺。
寺堂空无一人,只有老幼在门内安睡。
所求不过一餐,饭已吃完又何必操心。
客人来时难道就没有收获?请你把地扫干净。
风中松树独自不静,仿佛在为我送行。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苏轼为诗词、散文、词的大家,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他的创作风格豪放、洒脱,常常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
创作背景: 《残腊独出二首》写于苏轼仕途多舛、颠沛流离之际,反映了他在严冬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之时的惬意与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对社会世态的淡然态度。
《残腊独出二首》展现了苏轼在春日的闲适与淡然,这种境界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生活琐事,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开头的“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直接道出了他此行的目的——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悠然自得。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钓鱼、采杞、野梅、腊酒等,均是生活中简单而美好的事物,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尤其是“处处野梅开,家家腊酒香”,以生动的画面呈现出春天的气息和家家户户的温暖,形成了一种温馨的氛围。
在与道士的交流中,诗人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修行的怀疑,幽默地表达了“恐复化为羊”的无奈,暗示了他对道德和修行的探讨。这种轻松的语气和深刻的意味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既有趣味,又引人深思。
最后,诗人以风松送行作结,展现了他在闲适生活中的哲理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性格,也折射出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与道士的对话,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是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哪条桥上钓鱼?
诗中提到的“腊酒”主要来源于哪个节气?
诗人对道士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残腊独出二首》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