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2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26:21
黄河西来决昆崙,咆吼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黄河从昆仑山奔腾而下,咆哮着流过万里,冲击着龙门。
滔滔波涛如天,尧帝也对此感到悲叹。大禹治理了百川,
而小孩的哭声却不见父母的身影。
冲杀的急流和洪水,直到九州开始耕种蚕麻。
洪水的危害终于消退,沙尘却依然漫天。
那个披头散发的老人发狂而痴痴,清晨的河水流淌,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旁边的人不惜自己的妻子来阻止他,而他却执意要渡河,
虽然老虎可以搏斗,但这条河却难以依靠。
他果然在海岸溺水身亡,
长鲸的白牙如雪山般闪亮。啊,你呀,你呀,
在河中挂着尸骨,箜篌的悲歌却无法再回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入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他的作品深受后人喜爱,被称为“诗仙”。
《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创作于李白的游历生涯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悲剧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黄河的形象,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与无助,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的伟力与人类的渺小。开篇描写黄河的奔流、咆哮,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狂暴。接着借用尧帝和大禹的典故,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挑战与努力。诗中“被发之叟狂而痴”一句,深刻表现了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无能与无助,令人感到悲痛。末尾的“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更是对生命的无情流逝的哀叹,令人感慨。整首诗通过对公渡河的叙述,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冲突,具有深邃的哲理和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河的奔腾与人类的无奈,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苦难的感慨。诗中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尊重自然。
黄河从哪个山脉奔腾而来?
诗中提到的大禹治理了什么?
诗中“被发之叟”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