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0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07:59
超然台闻周翰乞此郡客有诵其诗者乃次其韵二篇以为他日一笑,此诗一题和鲁人孔周翰题诗二首,而以现题为引。底本原收孔诗,今删。坏壁题诗已五年,故人风物两依然。定知来岁中秋月,又照先生枕曲眠。更邀明月说明年,记取孤吟孟浩然。此去宦游如传舍,拣枝惊鹊几时眠。
在超然台上听说周翰请求这个地方的客人吟诵他的诗,于是我依着他的韵律写了两首诗,留作日后一笑。此诗是我对鲁人孔周翰的题诗二首的和作,并以此题为引。原本打算收录孔的诗,但现在删去了。坏壁上题诗已经有五年了,故人的风物依旧如昔。想必明年的中秋月,又会照耀着您在枕边入睡。更邀请明月来说明年,记得孤吟孟浩然的诗。此去宦游如同旅馆,挑选枝头惊动了几只喜鹊,何时才能安眠。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洒脱著称,风格多样,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时期,正值他在东南游历的时光,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描绘了秋月的景象,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在生活中的豁达与洒脱。他通过回忆与友人的往事,表达了对友人及故乡的思念之情,兼具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坏壁题诗”与往昔的追忆相呼应,增添了几分怀旧色彩。中秋月的描绘,既是自然景象的呈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苏轼通过和鲁人孔周翰的诗作,展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在最后几句中,苏轼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虽然身处宦游之中,但心中对自然与友谊的向往依然充满。整体来看,此诗既有对往日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以月亮作为意象,传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对过往的怀念,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苏轼的字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唐代诗人是谁?
诗中“此去宦游如传舍”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