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蜀僧去尘?此诗为苏洵作?》

时间: 2025-04-26 13:30:35

诗句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宁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

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0:35

送蜀僧去尘(苏轼)

原文展示

十年读易费膏火,
尽日吟诗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
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宁嫌瘦,
复有知音可废弹。
拄杖挂经须倍道,
故乡春蕨已阑干。

白话文翻译

我花了十年的时间研读《易经》,花费了不少银子,
整日吟咏诗篇,愁苦积压在心间。
不懂得追逐世间的名利,
只想用芹菜和香草来款待你。
谁能理解我的苦心,不怕我瘦弱,
是否还有知音,可以放下琴弦。
我拄着拐杖走来,心中惦念故乡的春蕨,已是快要枯竭。

注释

  • 膏火:形容读书所花费的金钱和精力。
  • 丹青:指绘画,常用来比喻追求名利。
  • 芹芷:芹菜和香草,象征简单的生活和友谊。
  • 宁嫌瘦:宁愿不在乎我的体形瘦弱。
  • 知音:指能够理解自己的人。
  • 拄杖:指作者年老体衰,借助拐杖行走。
  • 春蕨:春天的蕨菜,象征故乡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词,也有婉约之作,反映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送蜀僧去尘》是苏轼在朋友即将离去之际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自己在学问上的辛劳和对世俗名利的淡薄态度,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歌鉴赏

《送蜀僧去尘》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送别诗,诗人以十年读书的艰辛为开篇,表达了自己在求知路上的不易与劳累。通过“膏火”一词,既形象地展示了求学的费用,也隐喻了求知的辛苦。接着,诗人以“尽日吟诗愁肺肝”展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伤,强调了自己在追求艺术与理想道路上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一句更是体现出诗人与世俗的疏离,诗人宁愿用简单的食材来款待友人,也不愿追逐世俗的荣华富贵。这显示了他内心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名利的淡泊。

后半部分则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友人的眷恋,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读易费膏火: 表达了作者为学习《易经》而花费了十年心血和金钱。
  2. 尽日吟诗愁肺肝: 整日吟诵诗歌而感到愁苦,显示对生活的无奈。
  3. 不解丹青追世好: 不懂得追逐绘画和世俗的名利。
  4. 欲将芹芷荐君盘: 希望用简单的芹菜和香草来招待朋友。
  5. 谁为善相宁嫌瘦: 谁能理解我的苦心,不在乎我身体的瘦弱。
  6. 复有知音可废弹: 是否还有朋友能理解我,愿意放下琴弦。
  7. 拄杖挂经须倍道: 拄着拐杖走路,心中念着佛经,必须加快脚步。
  8. 故乡春蕨已阑干: 故乡的春天已经过去,蕨菜也快要枯干。

修辞手法

  • 比喻: “膏火”比喻读书的艰辛与代价。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
  • 象征: 芹芷象征简单的生活与真实的友谊。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与对世俗名利的淡薄,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传达出一种深沉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膏火: 象征求知的辛苦与追求。
  • 丹青: 象征世俗的名利与追求。
  • 芹芷: 象征简单的生活与真挚的友谊。
  • 春蕨: 象征故乡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词语可以形容“膏火”的含义?

    • A. 免费
    • B. 费用
    • C. 便宜
    • D. 轻松
  2. “欲将芹芷荐君盘”中的“芹芷”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酒
    • B. 一种食材
    • C. 一种花
    • D. 一种乐器
  3. 诗人提到的“故乡春蕨已阑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故乡的怀念
    • B. 对春天的期待
    • C. 对蕨菜的喜爱
    •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B. 费用
  2. B. 一种食材
  3. A. 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友人》王维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蜀僧去尘》在情感表达上都有对友人的深情,但《送友人》更侧重于友情的离别,而《送蜀僧去尘》则更强调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世俗的淡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南望阁皂山 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 峡山寺竹枝词五首 夜坐二首 圩丁词十解 其八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铁笛亭 送何主簿归丰城 云龙歌调陆务观 和岩州添倅赵彦先寄四绝句 病後觉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纤介不遗 涅盘 包含焕的成语 庭训 五痨七伤 士马精强 磉石 朱文之轸 两点水的字 卤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山字旁的字 催趣 优胜劣败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