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百字令 燕城晚望》

时间: 2025-05-07 08:14:01

诗句

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

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

鸡散台空,萤沉苑废,龙去沟无迹。

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

我欲携酒重来,佛狸祠下,字暗苍苔石。

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荠麦。

夜月琼枝,春风水调,肯慰淹留客。

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4:01

原文展示:

百字令 燕城晚望
作者:张翥 〔元代〕

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
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
鸡散台空,萤沉苑废,龙去沟无迹。
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
我欲携酒重来,佛狸祠下,字暗苍苔石。
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荠麦。
夜月琼枝,春风水调,肯慰淹留客。
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

白话文翻译:

在碧蓝的天空下,傍晚时分,远处的云彩如同江南的山色。
孤独的鸿雁在残照中飞过,我独自登上高城,极目远望。
鸡鸣的台阶已空,萤火虫沉没在废弃的苑中,龙的踪迹在沟中已无可寻觅。
英雄何在?千秋以来的遗恨,似乎化作了凝固的血液。
我想再带酒回到这里,在佛狸祠下,字迹已被苍苔覆盖。
社鼓声和神鸦已无踪影,只有一片青青的荠麦。
夜月照在琼枝上,春风如水调般轻柔,难以慰藉我这个滞留的客人。
我轻盈地归去,天风扶着我的双桨。

注释:

  • 碧天:清澈的蓝天。
  • 孤鸿:孤独的鸿雁,象征孤独和远离。
  • 鸡散:鸡鸣后,鸡群散去,表示清晨或黄昏的宁静。
  • 龙去:龙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这里指龙的踪迹已无。
  • 社鼓:民间祭祀时的鼓声,表示庆祝或祭祀的场景。
  • 佛狸祠:佛狸祠是传说中的神祠,可能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翥,元代诗人,生于宋末,卒于元初。他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以诗词和散文见长,风格洒脱,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此诗写于晚秋,正是对故乡和往事的怀念之作。

诗歌鉴赏:

《百字令 燕城晚望》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全诗以“碧天向晚”开篇,描绘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傍晚,远处的山色与空灵的云彩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诗中“渺渺孤鸿残照外”的意象,意外地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孤鸿的形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象征着人们的孤独与渺小。接下来的“鸡散台空,萤沉苑废”,则暗示了繁华的消逝与人间的冷清,强烈对比下,诗人内心的感慨愈加深沉。

“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英雄的消逝带来了千年的遗恨,凝固成了心中的痛苦。接下来的“我欲携酒重来”,则是对过往的怀念与渴望,想要重温昔日的美好,然而现实却是“字暗苍苔石”,往昔的痕迹已被时间掩埋。

诗的最后,夜月和春风的描写,虽有些许温柔,却也无法抚平诗人内心的孤寂。“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带有一丝惆怅,似乎在告别这个美丽的夜晚,表达了对归去的渴望。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美好记忆的向往,充满了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描绘了晚霞下的天空和远方的山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孤鸿在空中飞翔,映衬了诗人的孤独感,他在高处眺望,心中满是思绪。
  • “鸡散台空,萤沉苑废,龙去沟无迹。”:描绘了曾经热闹的场景如今已寂静无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感叹英雄的消逝,历史的遗恨如血凝固在心中,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沉思。
  • “我欲携酒重来,佛狸祠下,字暗苍苔石。”:诗人希望再次来到往日的地方,然而一切都已模糊,过去的痕迹被时间掩埋。
  • “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荠麦。”:描绘了祭祀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只有田间的荠麦生长,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夜月琼枝,春风水调,肯慰淹留客。”:夜晚的月亮和春风的轻柔,虽然美丽,却无法真正抚慰诗人内心的孤独。
  • “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最后,诗人选择离去,天风帮助着他回归,带有淡淡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将云彩比作山色,增强了景色的美感。
  • 拟人:如“天风扶下双舄”,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较强的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美好回忆的怀念,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鸿:象征孤独与渺小。
  • 佛狸祠:象征对过去的怀念与失落。
  • 夜月:象征孤独的美好与思念。
  • 荠麦: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孤鸿”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孤独
    C. 欢乐

  2. “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A. 自然
    B. 历史
    C. 生活

  3. 诗的最后一句“天风扶下双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惆怅
    C. 激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
  • 唐代: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张翥的《燕城晚望》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张翥更加强调孤独感,而苏轼则展现了一种洒脱与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杂诗七首 效孔文举赠柳圣功三首 其三 次韵吉老十小诗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送昌上座归成都 定风波(荔枝) 赋陈季张北轩杏花 同子瞻和赵伯充团练 次韵文潜立春日三绝句 和蒲泰亨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靑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飂飕 缀辂 杀生之柄 三大法宝 克字旁的字 重振旗鼓 水字旁的字 瞒天瞒地 出人头地 燃犀温峤 超然远举 业尸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