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1:04
百字令 送蔼卿之毗陵
作者: 关锳 〔清代〕
一肩行李,怪黄头抵死,匆匆催发。
一角斜阳亭堠树,几阵晚潮流急。
画舫迟灯,金尊醉晚,到此真须别。
开帆行矣,归期还是休说。
惟念泥枕支鬟,明灯索笑,惯了闲时节。
见说鸳鸯湖上柳,犹有未销残雪。
第一休忘,题诗双管,更冒春寒捻。
欲知相忆,天涯应有明月。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背负行李,黄昏时分赶路,急匆匆地离开。斜阳照耀着亭子,几阵晚潮涌动。画舫上灯光闪烁,金尊酒杯微醉,此时真该告别了。扬帆起航,归期却还是不必多说。只想着那泥枕和头发的梳理,明亮的灯光下欢声笑语,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闲适时光。听说鸳鸯湖上的柳树,依然留有未融的残雪。第一件事是别忘了,题写双管诗篇,更是在春寒中捻写。若想知道相思之情,天涯此刻应有明月。
作者介绍:关锳,清代诗人,生于江苏,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词句著称,作品多描写友情、爱情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蔼卿前往毗陵,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与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百字令 送蔼卿之毗陵》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作品,关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感。诗开头以“怪黄头抵死,匆匆催发”的句子,营造了急促的氛围,令人感受到离别时的紧迫感。接着通过“斜阳亭堠树,几阵晚潮流急”,描绘出黄昏时分的宁静与急促,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离别的情感愈加沉重。
在“画舫迟灯,金尊醉晚,到此真须别”中,作者以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即将告别的场景,暗示着即使在欢庆的时刻,离别的哀愁依然挥之不去。诗中提到的“泥枕支鬟,明灯索笑”,则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伤感的氛围。
最后,诗中提出的“天涯应有明月”,则是对未来相见的期待和希望,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思考,充满了温情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同时也展现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和信心,体现了友情的恒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头”主要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画舫迟灯”中的“画舫”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