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项羽本纪赞》

时间: 2025-07-26 18:34:13

诗句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

何兴之暴也?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8:34:13

原文展示

《项羽本纪赞》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白话文翻译

太史公说,我听说周生说,舜的眼睛是重瞳的。又听说项羽也是重瞳的。项羽岂是舜的后代吗?为何兴起如此的暴乱呢?夫秦朝失去政权,陈涉首先起义,豪杰们如同蜂拥而至,互相争斗,数不胜数。然而,项羽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从乡间起家,仅仅三年,就将五个诸侯消灭秦朝,割裂天下而封王侯,政权由他掌控,号称霸王,虽然地位未能持久,但自古以来未曾有过的成就。后来,项羽背弃关怀楚国,放逐义帝而自立,怨恨王侯叛变自己,实在艰难。他自夸功劳,凭借个人的智慧,不借鉴古人的经验,以为霸王的事业可以凭借武力来经营天下,结果五年后,他的国家灭亡,自己死于东城,仍然不自觉,未曾自责,真是过分。他竟然把一切归咎于天意,认为不是兵戈之罪,难道不是荒谬吗?

注释

  • 周生: 指周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人。
  • 重瞳: 指眼睛有异于常人的特征,古代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象征。
  • 霸王: 古代称为有力的统治者,项羽因其军事才能而被称为霸王。
  • 东城: 指项羽最后的去世之地,象征着他的失败与绝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年-前86年),字子长,汉代历史学家,他是《史记》的作者,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以独特的叙述风格和深入的历史洞察力,奠定了中国历史书写的基础。

创作背景

《项羽本纪赞》是在汉朝时期,彼时秦朝的统治已被推翻,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项羽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失败,也是整个时代英雄的缩影,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过了昔日的豪杰。

诗歌鉴赏

《项羽本纪赞》是司马迁对项羽一生的深刻反思,诗中不仅描绘了项羽的英雄气概,还深刻揭示了其失败的原因。项羽虽有过人之勇,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与其性格、决策和历史环境密切相关。诗中强调了项羽的个人主义和自负,使得他在面对复杂局势时,未能有效地借鉴历史经验,导致了他最终的失利。这种对历史人物的批判性分析,反映了司马迁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思考。此外,诗中提到的“自矜功伐”、“不师古”等,揭示了历史的教训,告诫后人应以史为鉴,珍惜机遇,避免重蹈覆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引用古代贤人周公的话,暗示项羽的独特性。
  • 夫秦失其政: 说明历史背景,秦朝的崩溃为项羽提供了机会。
  • 乘势起陇亩之中: 描述项羽从基层崛起,显示其勇气与能力。
  • 以力征经营天下: 揭示项羽的战斗策略,强调其过于依赖武力而忽视智谋。
  • 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项羽的结局,体现了历史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豪杰蜂起”比喻众多英雄涌现,形象生动。
  • 对仗: 使用对称结构,增强了语句的韵律感。
  • 反讽: 对项羽的自负与错误决策进行了反讽,揭示其悲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强调历史的教训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项羽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缩影,反映了权力与责任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瞳: 象征着特殊的天赋与能力,暗示项羽的非凡。
  • 霸王: 代表权力与统治,象征着英雄的崛起与堕落。
  • 东城: 代表了失败与绝望的终点,暗示着历史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项羽被称为“霸王”,主要是因为: A. 他的智慧
    B. 他的军事才能
    C. 他的血统

  2. 诗中提到的“自矜功伐”是指: A. 夸耀自己的功劳
    B. 忍受别人的批评
    C. 学习历史的教训

  3. 诗中提到的“东城”象征着: A. 荣耀
    B. 失败
    C. 胜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屈原》:表现了屈原的悲壮与理想。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反映了对历史的深思。

诗词对比

  • 比较《项羽本纪赞》和《过零丁洋》,两者都体现了英雄的悲剧,但《过零丁洋》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挣扎与历史的无情。

参考资料

  • 史记(司马迁)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汉代历史文化研究

通过这样的解析与学习,读者不仅能够对《项羽本纪赞》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领悟到历史人物命运的复杂性与历史教训的重要性。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其二 与诗堂偶赋 水调歌头·几载沧江梦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群动各已息 水调歌头·叔华姊索题所临夏圭溪山无恙图 水调歌头 买田天生门外 水调歌头(贺人新娶,集曲名) 水调歌头(同黄主簿登清风峡刘魁读书岩赋水调歌头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镸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惷驳 包含飧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指付 闯天下 青梅竹马 折文旁的字 青裙缟袂 热地蚰蜒 大雨如注 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肆开头的成语 饥附饱扬 心粗气浮 玉字旁的字 殉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