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4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3:03
孔鸾负文章,不忍留枳棘。
嗟子刀锯间,悠然止而食。
成书与後世,愤悱聊自释。
领略非一家,高辞殆天得。
虽微樊父明,不失孟子直。
彼欺以自私,岂啻相十百。
孔鸾(即司马迁)承载着文化的重担,不忍心把自己的才华留在枯燥无味的环境中。
我叹息你在刀锯之间,竟能悠然自得地享受生活。
成书留给后世,虽然心中愤懑,但也算自我解脱。
对文学的领悟并非只有一家之言,高尚的辞句仿佛来自于天地之间。
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樊父(樊哙),也不失孟子的刚正。
那些自私的人,欺骗他人,难道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吗?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以其深刻的改革思想和诗词作品而闻名。他的诗风格独特,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面对历史学家司马迁的成就与困境时,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的关切与赞美,反映了他对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这首诗以司马迁为主题,展现了他在艰难困苦中追求真理与文化传承的精神。王安石通过对司马迁的赞美,表达了对知识分子在逆境中坚守信念、追求理想的钦佩。诗中提到的“悠然止而食”,不仅表达了对司马迁淡泊名利的态度,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观。
王安石在诗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自私行为的批判。诗句“成书与後世,愤悱聊自释”道出了他对历史的责任感,强调了文化作品在传承中的重要性。整体看,此诗不仅是对司马迁的礼赞,更是对所有追求真理、坚守信念人们的鼓舞,具有人文关怀与历史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司马迁等知识分子的赞美,强调了在逆境中坚持真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批判了自私自利的行为,展现了王安石对文化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孔鸾”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刀锯间”象征着什么?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司马迁》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有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安石更关注于文化的传承与责任,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自由的个性表达。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却都展现了对理想与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