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5:34
竹枝词三首 其三
作者: 汪广洋 〔明代〕
三百六十滩水清,桃花春涨近来生。
催归不待临岐语,昨夜子规啼到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澈的水域,分布着三百六十个滩涂,春天的桃花随着水位的上涨而绽放。催促归家的话语不需要在临别时多言,昨夜的杜鹃鸟叫声一直响到天明。
汪广洋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往往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思考。
此诗创作于春天,春日的景色和鸟鸣激发了诗人对故乡和归属感的思考,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归家的渴望。
《竹枝词三首 其三》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开头的“三百六十滩水清”描绘出一幅清澈见底的水面景象,水的清澈与桃花的生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接着,诗人以“催归不待临岐语”表达了对归家的期待与迫切心情,仿佛在告诉读者,离别的话语不需要多说,心中已有千言万语。最后一句“昨夜子规啼到明”,杜鹃的啼鸣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是人们心底思乡情怀的共鸣。整首诗用清新自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归家的期待,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桃花春涨”主要指什么?
A. 桃花的凋谢
B. 桃花的生长
C. 桃花的颜色
答案: B
“昨夜子规啼到明”中的“子规”指的是什么鸟?
A. 燕子
B. 燕鸥
C. 杜鹃
答案: C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秋天的怀念
B. 对春天的赞美和思乡情
C. 对冬天的恐惧
答案: B
对比汪广洋的《竹枝词三首 其三》和孟浩然的《春晓》,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情的思考,但汪广洋更侧重于人对自然的感受,而孟浩然则在描绘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与哲思,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