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枝词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4-26 05:45:34

诗句

三百六十滩水清,桃花春涨近来生。

催归不待临岐语,昨夜子规啼到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5:34

原文展示:

竹枝词三首 其三
作者: 汪广洋 〔明代〕

三百六十滩水清,桃花春涨近来生。
催归不待临岐语,昨夜子规啼到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澈的水域,分布着三百六十个滩涂,春天的桃花随着水位的上涨而绽放。催促归家的话语不需要在临别时多言,昨夜的杜鹃鸟叫声一直响到天明。

注释:

  • 三百六十滩:形容水面广阔,滩涂众多,意指水域的丰富。
  • 桃花春涨:桃花在春天随着水位上涨而盛开,象征春天的生机。
  • 催归不待临岐语:催促归家的话不需要在离别时才说,隐含着对归家的期待。
  • 子规:指杜鹃鸟,古时常用其啼声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广洋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往往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春日的景色和鸟鸣激发了诗人对故乡和归属感的思考,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归家的渴望。

诗歌鉴赏:

《竹枝词三首 其三》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开头的“三百六十滩水清”描绘出一幅清澈见底的水面景象,水的清澈与桃花的生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接着,诗人以“催归不待临岐语”表达了对归家的期待与迫切心情,仿佛在告诉读者,离别的话语不需要多说,心中已有千言万语。最后一句“昨夜子规啼到明”,杜鹃的啼鸣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是人们心底思乡情怀的共鸣。整首诗用清新自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百六十滩水清:诗人以“水清”作为开篇,强调自然的清澈明亮,暗示内心的纯净。
  2. 桃花春涨近来生:桃花的生长与水位的关系,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充满生机。
  3. 催归不待临岐语: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体现出离别前的情感。
  4. 昨夜子规啼到明:杜鹃的啼鸣声增强了思乡的情绪,暗示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与春天的生长相联系,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情感,使得杜鹃的啼鸣声更加动人。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较强的对仗工整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归家的期待,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水清:象征纯净与清新,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宁静。
  • 桃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展现出生命的绽放。
  • 杜鹃啼声:传递思乡情感,令人产生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花春涨”主要指什么?
    A. 桃花的凋谢
    B. 桃花的生长
    C. 桃花的颜色
    答案: B

  2. “昨夜子规啼到明”中的“子规”指的是什么鸟?
    A. 燕子
    B. 燕鸥
    C. 杜鹃
    答案: C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秋天的怀念
    B. 对春天的赞美和思乡情
    C. 对冬天的恐惧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汪广洋的《竹枝词三首 其三》和孟浩然的《春晓》,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情的思考,但汪广洋更侧重于人对自然的感受,而孟浩然则在描绘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与哲思,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念济寺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 和王仓少尹暇日言怀 酬陈翃郎中冬至携柳郎窦郎归河中旧居见寄 哭司农苗主簿 酬人失题 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时君亦抱疾在假中 秋夜寄冯著作 卧病寓居龙兴观枉冯十七著作书知罢…寄冯生并赠乔尊师 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甄藻 生致 青兕 选开头的成语 歹字旁的字 崆峒侣 合浦 生手生脚 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凵字底的字 米字旁的字 包含脚的词语有哪些 黽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稳操胜算 根据盘互 使心作倖 怒蛙可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