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红蕙花诗册尾 其四》

时间: 2025-07-31 09:00:05

诗句

眼前谁是此花身,寂寞猩红万古春。

花有家乡侬替管,五湖添个泛舟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9:00:05

原文展示

眼前谁是此花身,
寂寞猩红万古春。
花有家乡侬替管,
五湖添个泛舟人。

白话文翻译

眼前谁能认出这花的本体,
孤寂的猩红色花朵映照着万古春光。
花儿有故乡,我来为你照料,
在五湖四海中增添了一个泛舟的人。

注释

  • 此花身:指的是红蕙花的本体,表达对花的深切关注。
  • 猩红:形容花的颜色,鲜艳而美丽。
  • 万古春:意指春天的持久,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家乡:这里可以理解为花的源地,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 泛舟人:指在水面上划船的人,寓意对自由和旅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晚清变法的先驱之一,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思想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思考,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寓意。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时期,诗人通过对红蕙花的描绘,表现了对故乡、自然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纷繁世事中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红蕙花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生命、故乡和个体存在的思考。开头的“眼前谁是此花身”引发了读者对花的好奇,似乎在质问:在这鲜艳的花朵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情感?接着“寂寞猩红万古春”则将花的孤独感与永恒的春天相对比,表达出一种既美丽又孤独的情感。红蕙花的美丽却带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的后两句“花有家乡侬替管,五湖添个泛舟人”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替管”的表述,显示出自己愿意为这朵花守护与照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最后一句提到“泛舟人”,不仅是对人生的象征,也暗示着在广阔天地中漂泊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花的意象,折射出作者对生命、故乡与孤独的深刻思考,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眼前谁是此花身:诗人首先提出一个疑问,强调花的美丽与神秘。
  2. 寂寞猩红万古春:描绘了花的颜色与孤独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自然。
  3. 花有家乡侬替管:表达了对花的照料和对故乡的思念。
  4. 五湖添个泛舟人:象征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花”比喻生命的美丽与脆弱。
  • 拟人:将花赋予情感,体现出对花的关怀。
  • 对仗:如“花有家乡”和“泛舟人”,形成了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蕙花:象征美丽与孤独;
  • 故乡:代表情感的依托与归属;
  • 泛舟:象征自由与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颜色?

    • A) 蓝色
    • B) 猩红
    • C) 白色
  2.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 A) 忘记
    • B) 思念
    • C) 厌恶
  3. “眼前谁是此花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好奇
    • B) 愤怒
    • C) 无聊

答案

  1. B) 猩红
  2. B) 思念
  3. A) 好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题红蕙花诗册尾 其四》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但风格上有所不同,李清照更加婉约细腻,龚自珍则更显豪放与深邃。

参考资料

  • 《龚自珍诗文选》
  • 《清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愚公谷三首(青龙寺与黎昕戏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 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桃源行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次荆州时作) 田园乐七首·其三 辋川集 华子冈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植党营私 采字旁的字 畸重畸轻 两点水的字 扫石 包含剖的成语 貝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觉结尾的成语 拆穿 东施效颦 饮冰内热 捣卖 优茂 众阳之长 皓然 黍字旁的字 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