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9:49
静躁固异秉,出处良一途。
岩前东来人,翻然应时须。
赫赫帝者师,去与赤松俱。
钟鼎与林泉,天以私吾儒。
穷达俯仰间,取舍亦须臾。
曲士胸臆窘,屈伸自囚拘。
长往信已隘,不休谅其愚。
倚天霜崖姿,岱表张延符。
桂栋辛夷楣,超然结云庐。
花草粲绮罗,清飚发笙竽。
冈峦为肺腑,烟霞相友于。
逍遥以徜徉,聊可与为娱。
伏枥万里心,勿作山泽癯。
内心的宁静与躁动本质上是不同的,人生的出路只有一条。
在山岩前,来自东边的人,顺应时势而来。
那赫赫有名的帝王之师,早已与赤松隐居在一起。
钟鼎之器与山林泉水,天地私下赐予我这位读书人。
命运的起伏在一瞬之间,选择与放弃也不过须臾之事。
有些曲折的人士,心中充满窘迫,屈从与伸展都被囚禁。
长久以来,我的心已经狭隘,不再休谅其愚。
倚靠在天边霜崖的姿态,岱山之巅展现着延续的符号。
桂树栋梁与辛夷花相映,超然自得地结成云庐。
花草绚烂如绮罗,清风吹拂着笙和竽。
山冈如同肺腑,烟霞与我相伴。
逍遥自在地徜徉,聊以此为乐。
即使心中有万里之志,也不要做那山泽中的瘦弱之人。
冯时行,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此诗作于冯时行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自然意象和人生哲理,探讨了人的命运与选择。
冯时行的《张明远自持其所居萃胜亭记来求诗为赋三篇》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全诗围绕内心的宁静与躁动展开,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修养与世俗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隐士与帝王的生活状态,象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
在诗的开头,诗人引入“静躁”的概念,直接进入主题,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外界的纷扰之间的矛盾。接着,通过“赫赫帝者师”与“赤松”的对比,表现了对权力与隐逸生活的思考,展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自然意象丰富多彩,如“桂栋辛夷楣”和“花草粲绮罗”,这些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美与宁静。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通过“穷达俯仰间,取舍亦须臾”传达出人生选择的短暂与无奈。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由静入动,最终归于逍遥自在的境地,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隐逸生活,令人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探讨了人生的选择与命运的无常。诗人通过自然意象与哲理思考,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赫赫帝者师”是指什么?
a. 隐士
b. 帝王的追随者
c. 自然界的神灵
诗人希望表达的心境是什么?
a. 浮躁
b. 宁静
c. 忧伤
“穷达俯仰间”中的“俯仰”指什么?
a. 低头与抬头
b. 贫穷与富贵
c. 选择与放弃
冯时行与王维的诗歌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但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描绘田园生活,而冯时行则更多地反映出对个人理想与命运的探讨。两位诗人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