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童丱须知 其七》

时间: 2025-05-07 07:27:22

诗句

人鬼幽明两不关,人生只畏鬼为奸。

欲知古器从何得,尽出丘陵冢墓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7:22

原文展示:

人鬼幽明两不关,人生只畏鬼为奸。欲知古器从何得,尽出丘陵冢墓间。

白话文翻译:

人们与鬼魂的世界是两个不相干的领域,但人们却害怕鬼魂作恶。如果想知道古代的器物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大多出自于丘陵和坟墓之间。

注释:

  • 人鬼幽明:指人与鬼的世界,幽明即阴阳,幽指阴间,明指阳间。
  • 两不关:表示两个世界互不干扰。
  • 鬼为奸:鬼魂作恶,给人带来麻烦或危害。
  • 古器:古代的器物,如陶器、青铜器等。
  • 丘陵冢墓:丘陵地带的坟墓,冢墓即坟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1103-1172),字彦辅,号东山,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出自《童丱须知》,是一组教导儿童的诗,旨在通过诗歌的形式传授知识和道德观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人与鬼的对比,告诫人们不要迷信鬼神,而应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同时,它也揭示了古代器物的来源,即从坟墓中发掘而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古物的认识和考古活动。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明了,通过人与鬼的对比,传达了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首句“人鬼幽明两不关”直接点明了人与鬼的世界是分隔的,不应相互干扰。次句“人生只畏鬼为奸”则指出了人们对于鬼神的恐惧,但实际上鬼神并不会对人造成实际的影响。后两句“欲知古器从何得,尽出丘陵冢墓间”则转向了现实,指出了古代器物的来源,即从坟墓中发掘。整首诗既有哲理性的思考,也有实际的知识传授,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意图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人鬼幽明两不关”表达了人与鬼世界的隔离,强调了现实与虚幻的区别。
  • 次句“人生只畏鬼为奸”则揭示了人们的迷信心理,但实际上鬼神并不会对人造成实际的危害。
  • 后两句“欲知古器从何得,尽出丘陵冢墓间”转向了现实,指出了古代器物的来源,即从坟墓中发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古物的认识和考古活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人与鬼的对比,强调了现实与虚幻的区别。
  • 直陈:直接陈述了古代器物的来源,没有使用复杂的修辞,使得信息传达清晰。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理性看待人与鬼的关系,以及认识古代器物的来源。通过对比和直陈的手法,传达了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和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意象分析:

  • 人鬼幽明:象征人与鬼的世界,幽明即阴阳,幽指阴间,明指阳间。
  • 古器:象征古代的文化和历史,丘陵冢墓则象征了古代文明的遗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人鬼幽明两不关”中的“幽明”指的是什么? A. 阴阳 B. 光明与黑暗 C. 生与死 D. 天与地

  2. 诗中提到的“古器”主要出自哪里? A. 市场 B. 丘陵冢墓间 C. 宫殿 D. 民间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陵上柏》:通过描写陵墓中的柏树,反映了古代对死亡的思考。
  • 《葬花吟》:通过葬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青青陵上柏》对比,两者都涉及到了坟墓的意象,但《童丱须知 其七》更侧重于理性看待人与鬼的关系,而《青青陵上柏》则更多地表达了生命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史浩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史浩的文学成就。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姑苏台 怨歌行 代罗敷诮使君 望不来 城南野居寄知己 田家效陶 题广福岩 秦后作 始皇陵下作 赵城怀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香结尾的成语 弄鬼弄神 宜春 建之底的字 公安体 玄字旁的字 疑难杂症 帀洽 封锁线 疥癞之患 三撇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长才广度 人字头的字 妇姑勃溪 鱼中素 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