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2:24
原文展示:
玉堂夜直看蝇头,烛尽双莲兴未休。檐外忽惊凉月在,正移花影到银钩。
白话文翻译:
在玉堂夜晚值班,阅读细小的文字,蜡烛燃尽,双莲图案的灯台依然兴致不减。屋檐外突然惊觉凉月已升起,正是花影移动到银钩的时候。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宋代文人,曾任翰林学士,此诗作于丁酉年八月十三日夜,当时他以经筵官的身份在翰林院值班。
创作背景: 诗人在翰林院夜间值班时,感受到秋夜的宁静与月光的清凉,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翰林院的宁静景象。首句“玉堂夜直看蝇头”,展现了诗人专注阅读的情景,蝇头小字体现了工作的细致。次句“烛尽双莲兴未休”,以烛尽而兴致不减,暗示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和对夜晚的喜爱。后两句“檐外忽惊凉月在,正移花影到银钩”,则通过凉月和花影的移动,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捕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学问的执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通过描绘夜间值班时的阅读和对月光的感受,诗人传达了对知识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玉堂”指的是什么? A. 翰林院 B. 书房 C. 宫殿 D. 寺庙
“烛尽双莲兴未休”中的“双莲”指的是什么? A. 两朵莲花 B. 灯台上的双莲图案 C. 两根蜡烛 D. 两本书
诗中的“凉月”象征什么? A. 夏夜的月亮 B. 秋夜的月亮 C. 冬夜的月亮 D. 春夜的月亮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该诗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感慨和对时光的思考。
诗词对比: 可以将史浩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月夜的描写,但情感和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