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4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41:37
芜城兆霜雪,颍川凋芰荷。昔别情已矣,今别情奈何。英英二三子,行亦车悬。后日知谁同,蝉声犹暮多。
这座荒凉的城市已经被霜雪覆盖,颍川的荷花也已枯萎。曾经的离别情景已经不再,现在的离别又该如何承受呢?英俊的几位朋友,你们即使乘车而行,也感觉到一种无奈。未来的日子里,谁又能和我相伴呢?蝉鸣依旧在傍晚时分萦绕耳边。
作者介绍:邹浩,字子云,号惺惺,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主要创作古诗和词。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在宋代,文化繁荣,士人之间的交往频繁,离别成为常态,因此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寄托内心的感慨。
邹浩的《世美归侍政府以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作诗送之 其八》是一首充满了离愁别绪的诗作。诗开头描绘了一个萧瑟的景象,芜城和颍川的意象交替出现,仿佛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霜雪覆盖的荒城和凋零的荷花使人倍感孤寂,正如诗人此刻的心境。
在表达离别情感时,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昔日的情感已成往事,而当下的离别又让人感到无奈。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情感的深度,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接下来的英英二三子,诗人将目光投向与自己同行的友人,虽是同路,但却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隔阂与忧虑。未来的日子里,谁又能与我相伴呢?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期待,更是对未来生活的不安,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最后,蝉声依旧在暮色中回荡,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蝉声在古诗中常寓意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诗人以此结尾,更是点明了主题,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象征、拟人等手法,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霜雪和荷花的对比,增强了离别的悲凉感;蝉声的描绘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的情感,凸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离别的情感,探讨了友情的珍贵与生命的脆弱,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往的怀念,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芜城兆霜雪”中的“霜雪”主要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寂 C. 欢乐
“昔别情已矣”中的“昔”指的是哪个时间? A. 现在 B. 未来 C. 过去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无奈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邹浩与李白在送别题材上的诗作都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离愁,但风格各有不同。李白的《送友人》更强调豪放与洒脱,而邹浩则偏向细腻与沉思,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和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