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偈颂七十一首》

时间: 2025-04-29 21:41:37

诗句

山空木落,秋清露寒。

释迦卤莽,达磨湏顸。

唯有陶靖节,东篱采黄菊,烂醉夕阳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41:37

原文展示

山空木落,秋清露寒。
释迦卤莽,达磨湏顸。
唯有陶靖节,东篱采黄菊,
烂醉夕阳残。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山野,树木落叶,秋天的空气清新而露水寒冷。释迦牟尼静默无言,达摩祖师也难以言表。只有陶渊明在东篱下采摘黄菊,醉倒在夕阳的余辉中,享受这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注释

  • 释迦:指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
  • 卤莽:形容无所事事、心境恍惚。
  • 达磨:指达摩祖师,禅宗的开创者。
  • 湏顸:形容需要专心思考或观察。
  • 陶靖节:指陶渊明,字元亮,号靖节,是中国著名的隐士和诗人。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陶渊明常在此地采菊。
  • 烂醉:形容喝醉了,心情愉悦。
  • 夕阳残:指夕阳即将落山,余晖渐渐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了惠,宋代高僧,精通佛理,爱好诗词,作品多以禅理为主题,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正值丰收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表达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清幽的画面。前两句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孤寂与清冷的氛围,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而释迦与达摩的提及则引入了深邃的哲理,暗示人们在面对生活的纷扰时,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沉思。

后两句转而聚焦于陶渊明的生活,他在东篱下采菊,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的醉意与夕阳的映衬,表现出一种恬淡、洒脱的生活态度,与前面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强烈的对比,既有对世俗的厌倦,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空木落,秋清露寒:描绘秋天的景象,树木落叶,空气清新且寒冷,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2. 释迦卤莽,达磨湏顸:提到释迦牟尼和达摩,表明在这种孤寂的环境中,佛教的哲理显得尤为重要。
  3. 唯有陶靖节,东篱采黄菊:转而描写陶渊明,他在东篱下采摘黄菊,体现出他与自然的和谐。
  4. 烂醉夕阳残:陶渊明在夕阳下醉倒,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洒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比,前者孤独萧瑟,后者则温馨恬淡。
  • 意象:山、木、秋、露等意象交织,构建出丰富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探讨了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扰的反思。

意象分析

  • 山空:象征孤独和空旷。
  • 木落:代表生命的流逝和无常。
  • 秋清:秋天的清新,象征着宁静与思考。
  • 黄菊:象征隐士的淡泊与清雅。
  • 夕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隐士是谁?

    • A. 释迦
    • B. 道家
    • C. 陶渊明
    • D. 达摩
  2. “山空木落”中“木落”指的是什么?

    • A. 树木掉叶
    • B. 木材被砍
    • C. 木头漂浮
    • D. 树木生长
  3. 诗中最后一句“烂醉夕阳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喜悦
    • C. 忧伤
    • D. 愤怒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释了惠 vs. 陶渊明: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逃避,但释了惠更多地融入了佛教哲理,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个人的隐逸精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研究》

相关查询

长生乐 其二 长生乐 其一 贺生辰 长生乐 甘州遍•赋得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甘州遍 奉题紫汀女史亦闲集 甘州遍 甘州遍 其四 甘州遍 其三 甘州遍 其二 甘州遍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城中桃李 一介之夫 寝结尾的成语 田字旁的字 狎猎 鱼尾红 协私罔上 厄字旁的字 热锅上蝼蚁 可圈可点 黄字旁的字 迥隔霄壤 卤字旁的字 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车字旁的字 晩帆 居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