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5:19
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次用本韵)
作者:元稹
昔附赤霄羽,葳蕤游紫垣。
斗班香案上,奏语玉晨尊。
戆直撩忌讳,科仪惩傲顽。
自从真籍除,弃置勿复论。
前时共游者,日夕黄金轩。
请帝下巫觋,八荒求我魂。
鸾凤屡鸣顾,燕雀尚篱藩。
徒令霄汉外,往往尘念存。
存念岂虚设,并投琼与璠。
弹珠古所讶,此用何太敦。
邹律寒气变,郑琴祥景奔。
灵芝绕身出,左右光彩繁。
碾玉无俗色,蕊珠非世言。
重惭前日句,陋若莸并荪。
腊月巴地雨,瘴江愁浪翻。
因持骇鸡宝,一照浊水昏。
曾经附着于赤霄的羽翼,葳蕤的花草游弋于紫色的园林。
在香案上摆放斗拱,奏乐的声音传入玉晨的尊前。
我因性格直率而触犯了忌讳,科举制度惩罚了我这傲慢顽固之人。
自从真籍被除去后,这些事情就不再提论。
之前一起游玩的人,日夜在黄金的轩台上聚集。
我请皇帝召来巫觋,八方寻求我的灵魂。
鸾凤时常鸣叫回望,燕雀却仍在篱笆边徘徊。
徒然让霄汉之外的尘念随处存在。
这存念难道是空设,投掷的琼瑶和璠璧又怎能相同。
弹珠的古怪之处在于,何必用它来太过认真。
邹律的寒气变幻,郑琴的祥和声响奔涌而来。
灵芝围绕着身旁,左右光彩异常繁盛。
碾玉的色泽没有世俗之气,蕊珠的言辞非凡俗所能理解。
我因前日的诗句而感到羞愧,尴尬如同莸草和荪草一般。
腊月的巴地雨,瘴江的浪潮愁苦翻涌。
因此我持着骇鸡的宝物,照耀着浑浊的水面。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乐天,晚唐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擅长诗词。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友谊和政治的批判。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稹与李相公(李德裕)交往的期间,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政治生活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个人理想与世俗现实之间的矛盾。
《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是一首高雅而深刻的诗。诗人以极富想象力的意象,描绘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开篇以“昔附赤霄羽”引出对理想的追求,随后通过“戆直撩忌讳”反映出自我性格与世俗规范的冲突。整首诗在抒情中带有哲理,诗人以自我反省为主线,展现了对往日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频繁出现的自然意象,如“鸾凤”、“灵芝”、“碾玉”,不仅美化了诗句,更赋予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追求。这些意象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显示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对音乐的提及,给人以音韵之美,增强了诗的艺术性与感染力。
最后,诗的结尾以“腊月巴地雨”引入自然现象,象征着内心的愁苦和现实的无奈,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对比,令人深思。整首诗在古典的韵律中,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层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诗人对友谊的珍惜与内心理想的追求相互交织,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深邃与复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以下哪一项是《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的主要主题?
A. 对友情的珍视
B. 对世俗的批判
C.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D. 自然的美好
“昔附赤霄羽”中的“赤霄”象征什么?
A. 世俗的纷扰
B. 理想与追求
C. 真实的身份
D. 亲密的友谊
诗中提到的“灵芝”象征什么?
A. 财富与地位
B. 高洁的品质
C. 友情的深厚
D. 理想的实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您提供了《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