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始得西山宴游记》

时间: 2025-07-28 15:09:47

诗句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09:47

诗词名称: 始得西山宴游记

作者: 柳宗元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白话文翻译

我在这里被流放,常常感到战战兢兢。有时,我就漫步而行,或放松心情游玩。有一天,我和我的同伴一起攀登高山,深入森林,探索回溪,幽静的泉水和怪石,无处不达。到达山顶,就披开草地坐下,喝酒酩酊大醉。酒醉后,我们互相依偎而卧,沉沉入梦。梦中意念所向,彼此都在同一个趣味中。醒来后,回想起来,觉得这个州的山水都与我有缘,却未曾了解西山的特别之处。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坐在法华西亭,望着西山,才开始意识到它的与众不同。于是我命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灌木,焚烧茅草,一直登到山顶。攀爬而上,坐在山上四处游览,仿佛整个州的土地都在我脚下。山势高低起伏,像是土堆和洞穴,千里之间,层层叠叠,无处可藏。青山缭绕,白云环绕,远处与天际相接,四下望去景色如一。然后我才明白这座山的特殊,不同于其他的土丘。悠然地与浩气相伴,仿佛与造物主游玩,却不知道尽头。举杯畅饮,沉醉其中,竟然不知日落西山。苍茫的暮色,从远方而来,直到看不见任何东西,我却依然不愿意回去。心灵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才明白我之前的游览其实并未真正游玩,真正的游玩是现在才开始。因此写下这篇文章以作纪念。是年,元和四年。

注释

  • 僇人: 被流放的人。
  • 惴栗: 担心、恐惧,心中不安。
  • 施施而行: 形容轻松自在地行走。
  • 倾壶而醉: 倾倒酒壶,形容喝酒酩酊大醉。
  • 法华西亭: 一处景观亭,柳宗元在此处对西山的美景有所领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和诗歌闻名,特别是山水游记和寓言类作品。柳宗元的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期间,表达了他在无奈中对自然的感悟与向往。在经历了政治的失意后,柳宗元通过对西山的描写,展现了人对自然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歌鉴赏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极具哲理的散文诗,柳宗元通过对西山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文中,柳宗元由自我反省出发,表明了他对过去游览的无知与当下体验的真实感受的对比。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西山的壮丽景色,更能体会到作者在醉酒中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洒脱情怀。

柳宗元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节奏感,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意象,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比如“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展现了他在高山上的悠然自得;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则传达了他与自然合一的深刻体验。这种对自然的感悟,反映了他对人生、对宇宙的哲学思考,具有深远的思想深度。

总之,这篇作品不仅是对西山景色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体现了柳宗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自从我被贬为流放者,住在这个州。
  2. 恒惴栗: 常常感到战战兢兢,不安。
  3.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有时就悠然自得地走,轻松漫游。
  4.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我和伙伴们每天一起登高山,深入森林。
  5. 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探索回溪,幽静的泉水和奇特的岩石,无处不去。
  6.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到达目的地,就披开草地坐下,喝酒酩酊大醉。
  7.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醉了以后互相依偎而卧,沉沉入梦。

修辞手法

  • 比喻: 把西山的景色与人生的思考结合,使用自然景观比喻内心的感受。
  • 拟人: 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如“心凝形释”表达与自然合一的状态。
  • 排比: 通过一系列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流放生活中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柳宗元通过对西山的描绘,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宇宙的奥秘,传达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洒脱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 象征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归宿。
  • : 象征放松与忘却烦恼的手段。
  • : 代表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文中柳宗元所描述的主要地点是哪个?

    • A. 东山
    • B. 西山
    • C. 南山
    • D. 北山
  2. 柳宗元在文章中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悲伤
    • C. 孤独
    • D. 愤怒
  3.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一句中,心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

    • A. 对立
    • B. 和谐
    • C. 冷漠
    • D. 逃避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
  • 《滕王阁序》——王勃

诗词对比

  • 《岳阳楼记》与《始得西山宴游记》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历史与文化的结合,而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集》
  • 《中国古代散文选》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五台山 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 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 白下 古北口 榜人曲 其一 又酬傅处士次韵(二首选—) 赠潘节士柽章 拟唐人五言八韵 其二 高渐离击筑 又詶傅处士次韵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龍字旁的字 积习难改 置若罔闻 至字旁的字 倚用 包含研的成语 斩将夺旗 惬气 上蔡苍鹰 鬯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撇旁的字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平稳 介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