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1:13
而今父老千行泪,一似当时初去时。
不用镌碑颂遗爱,丈人清德畏人知。
卧闻铙鼓送归艎,梦里匆匆共一觞。
试问别来愁几许,春江万斛若为量。
去时,予在江陵。
如今村里的父老们流下了千行泪水,像是当初我离开时的情景。
不需要刻碑颂扬我的遗德,长辈的清白名声我更是不想让人知晓。
我在梦中听到铙鼓声送我回船,梦里匆匆一杯酒共饮。
试问自从分别以来愁苦有多少,春江水万斛又能如何来衡量呢?
当我离开时,我正身在江陵。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之美,广泛涉及政治、哲学及人情世故。
《和沈立之留别二首》创作于苏轼与友人沈立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世俗名声的淡泊态度。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别离的愁苦,开篇即以“父老千行泪”引出离别的悲伤,表现出乡亲们对诗人的深厚感情。而“无用镌碑颂遗爱”则流露出诗人对名声的淡漠,他更愿意保持清白的德行,不愿通过刻碑来追求名利。此处可以看出苏轼的高洁品格和对虚名的深刻反思。
接着,诗人用“卧闻铙鼓送归艎”生动地描绘了送别的场景,铙鼓声中带着离愁,梦中与友共饮的情景则增添了别离的温情与无奈。最后一句“春江万斛若为量”更是将愁苦与江水的浩瀚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愁苦的难以言表。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苏轼的深厚人情和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及对世俗浮华的超然态度,具有深刻的哲理意蕴。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告别,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清白德行的珍视,展示了苏轼高尚的情操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中提到的“千行泪”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友谊
B. 离别的悲伤
C. 自然景象
D. 生活的艰辛
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无所谓
C. 恨之入骨
D. 一心向往
“春江万斛若为量”这句的意思是:
A. 江水很少
B. 江水无法用来度量愁苦
C. 江水是愁苦的源头
D. 江水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