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3:44
浣溪沙
苏轼 〔宋代〕
道字娇讹语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綵索身轻长趁燕,
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这几句娇嫩的话语尚未说出口,
不该在春天的阁楼中多情做梦。
今晨为何头发披散,愁绪满怀?
轻盈的彩绳总是赶着燕子飞,
红窗前的睡意沉重,没听到莺鸟的鸣声。
令人困倦的天气,正值清明时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清明”指的是清明节,通常是扫墓和祭祖的日子,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常常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窘,但他仍对生活保持乐观,展现了他在逆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浣溪沙》是一首典型的词作,充满了苏轼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全诗以春天为背景,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写。开头的“道字娇讹语未成”透露出一种未能倾诉的情感,似乎在表达对某种情感的渴望或无奈。接着提到“绿鬟倾”,在春天的柔情中,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彩索身轻长趁燕”,描绘了春燕飞舞的轻快,与诗人内心的沉重形成对比,表现出生活的矛盾与冲突。最后“困人天气近清明”一句,将季节和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这首词不仅是对春天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体现了苏轼超越个人困境、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这首词在艺术上更具层次感,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表达了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道字娇讹语未成”中的“道字”指的是什么?
A. 道理
B. 话语
C. 诗句
“朝来何事绿鬟倾”中的“绿鬟”指的是什么?
A. 头发
B. 衣服
C. 颜色
“困人天气近清明”中的“清明”指的是哪个节日?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清明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浣溪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反映了对爱情的渴望与人生的思考,但苏轼的词更为洒脱,李清照则更显婉约细腻,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