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闻子规》

时间: 2025-04-24 21:37:55

诗句

子规啼不歇,到晓口应穿。

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37:55

原文展示:

夜闻子规
作者: 王建

子规啼不歇,到晓口应穿。
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

白话文翻译:

夜晚听见杜鹃的啼鸣声不停,到天亮时仿佛要将我的耳朵穿透。更何况这是个不眠的夜晚,声声啼叫在耳边回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子规:指杜鹃鸟,因其叫声哀怨而著名。
  • :鸟叫,鸣叫的意思。
  • 不歇:不停,持续不断。
  • 口应穿:意为声音非常尖锐,似乎要穿透耳朵。
  • :更何况,表示递进关系。
  • 不眠夜:指无法入睡的夜晚。

典故解析: 杜鹃鸟在中国诗歌中常象征离别与哀伤,因其叫声“子规”与“子归”谐音,常被用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此诗通过杜鹃的啼鸣,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750年-835年),字子建,唐代诗人,曾任职中书省。王建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王建的中年。他身处的社会背景中,战乱频繁,民生艰难,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常常感受到孤独与无奈,杜鹃的啼鸣恰好映射了他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夜闻子规》是一首充满孤独感的诗。诗中通过对夜晚里杜鹃鸟不停啼叫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烦闷与无奈。杜鹃在古诗词中常常与思念、离别等情感相联系,王建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意象,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

整首诗的结构简洁明了,但情感却十分浓厚。诗人用“啼不歇”来强调杜鹃叫声的持续,进一步引出“到晓口应穿”,不仅描绘了声音的尖锐,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不安。最后一句“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将孤独无眠的状态与杜鹃的啼鸣紧密联系,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也加深了抒情的力度。

王建的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通过简单的自然描写,传达出深远的情感,使其成为唐诗中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子规啼不歇:杜鹃鸟的鸣叫声不断,暗示了一种无休止的哀伤。
  • 到晓口应穿:形容声音的尖锐,给人一种刺耳的感觉,加重了诗人内心的焦虑。
  • 况是不眠夜:说明诗人无法入睡,心情愈加沉重。
  • 声声在耳边:反复的声音如同回响,让人倍感孤独。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杜鹃的啼叫与人的情感相连,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了对仗的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杜鹃鸣叫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出对故人的思念与生活的苦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规:象征思念与离别,常与痛苦的情感相连。
  • :象征孤独与沉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助。
  • 声声:重复的声音,强调了内心的烦躁与焦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子规啼不歇”中的“子规”指的是什么鸟?

    • A. 麻雀
    • B. 杜鹃
    • C. 燕子
    • D. 鹦鹉
  2. 诗中提到的“不眠夜”意味着什么?

    • A. 能够入睡的夜晚
    • B. 无法入睡的夜晚
    • C. 快乐的夜晚
    • D. 安静的夜晚

答案:

  1. B. 杜鹃
  2. B. 无法入睡的夜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王建的《夜闻子规》与李白的《静夜思》均通过夜晚描写抒发思乡之情,但王建更侧重于对声音的描绘与内心的孤独,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出唐诗的丰富多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送端州冯使君 寄令狐尚书 送客知鄂州 送陈明府赴淮南 陪孟都督祭岳途中有赠 汉宫曲二首 送李中丞赴商州 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一作张继诗) 送客之潞府 寄裴郓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工字旁的字 未视之狗 砚滴 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游憩 包字头的字 包含缝的成语 能歌善舞 入字旁的字 蹶张 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鱼水之欢 马字旁的字 直辩 靑字旁的字 华冠丽服 愁山闷海 极呼 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