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6:50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
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
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红杏已经凋谢,夭桃花也已枯竭,我独自占有这春天的芳香。
这香气不比人间的兰花和麝香,更是自然中透骨的芬芳。
对酒的时候,莫要相忘,就像那佳人和明亮的光辉相合。
唯独担心长笛一吹,花儿就会飘落,除了宁王的音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苏轼的作品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占春芳·红杏了》创作于苏轼中年时期,正值他政治生涯的起伏期。此时,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生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春花的凋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占春芳·红杏了》是一首富有生命气息的词作,展示了苏轼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开篇“红杏了,夭桃尽”,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于春花凋零的惋惜,但随之而来的“独自占春芳”又展现了他对芳香的珍惜。这种矛盾的情感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写照:在失去中寻找新的希望。
词中提到的“兰麝”,不仅是对香气的描绘,更象征着人间的名贵与珍稀。与之相比,诗人更偏爱那种自然生香的感觉,显示出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此外,词中“对酒莫相忘”一句,不仅是与友人举杯共饮的邀请,也隐含着苏轼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最后一句“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又将全词的情感推向高潮,长笛的声音象征着音乐和哀愁,宁王的名字则使这一忧虑具体化,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政治环境。整首词通过春天的意象,折射出苏轼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
整首词围绕春花的凋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示了苏轼在苦难中仍然追求美好、珍惜友情的精神。
诗中提到的“红杏”代表什么?
“对酒莫相忘”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宁王”象征什么?
苏轼《占春芳·红杏了》与李清照《如梦令》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