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4:44
再用出郊韵似延庆老三首
作者: 吴潜 〔宋代〕
工夫全在放时收,
鹞过新罗路太悠。
世网爱河千渤泡,
人寰苦海一浮洲。
要知坐卧并行住,
只在春冬与夏秋。
昨日亭前柏树子,
分明说法听闻不。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强调时机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鹞鸟飞过新罗,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而“世网爱河”则反映了世俗的纷扰与人间的苦难。诗人认为,生活的状态(坐卧、行走、居住)都与四季的变化息息相关。最后一句提到的柏树子,似乎在传达一种智慧的启示。
作者介绍
吴潜,字仲明,号静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吴潜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对人生和自然深刻思考的时期,表现出对生活状态的观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独特见解。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开头两句提到“工夫全在放时收”,强调了在生活中,抓住机会的重要性,生动地展现了时机与努力之间的关系。接下来的“鹞过新罗路太悠”,则通过鹞鸟的飞翔比喻人生的漫长与无常,让人忍不住感慨时间的流逝。第三、四句通过“世网爱河千渤泡”和“人寰苦海一浮洲”展示了人生的复杂和苦难,暗示在世俗的纷扰中,人生如浮岛般脆弱。后两句则转向生活的哲理,强调无论是坐卧行住,四季的变化都在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状态。最后一句“分明说法听闻不”,则是对自然和生命启示的感悟,似乎在告诉我们要时常反思和领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浮洲”暗喻生活的脆弱)、对仗(如“坐卧并行住”与“春冬与夏秋”)、意象(如“鹞”、“柏树子”)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人与自然、时机与努力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对生活哲学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尊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鹞”象征什么?
答案:A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答案:B
“世网爱河千渤泡”中“泡”指的是什么?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吴潜的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则强调了人生的豪情。两者的风格各有不同,前者细腻沉思,后者奔放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