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子由论书》

时间: 2025-04-29 15:32:08

诗句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笥。

(ss〗官箭十二把,吾能十一把箭耳。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我。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32:08

原文展示:

《和子由论书》
作者: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笥。
官箭十二把,吾能十一把箭耳。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我。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白话文翻译:

虽然我写字不太好,但了解书法的人没有我更懂的。
如果能理解其意,常常说不学也可以。
如果外貌美丽,容颜有些皱眉,难道美丽就会被扭曲吗?
端庄与流丽相杂,刚健中又透出柔美。
我喜欢书法,常常自嘲,但也不认为你写得差。
书写完成后就随意丢弃,结果被旁人包裹。
书法的体势本是宽阔的,最终却细致入微。
你的诗也受到推崇,但我未敢承担如此重任。
最近我又开始学习射箭,力气薄弱愁苦笼罩。
官府的箭有十二支,我只会射中十一支。
虽然喜欢却无所成就,不精通又何必多做尝试。
何时才能一切抛弃,万事都交给懒惰。
我听说古人的书法,守规矩的也不如跛脚的。
世俗的笔法常常骄矣,在人群中我显得强壮。
钟张的才华已渐行渐远,这话与时势有些偏离。

注释:

  • 晓书:指对书法的理解和掌握。
  • 苟能通其意:只要能理解其道理。
  • 貌妍容有颦:指外表美丽,表情却有些皱眉。
  • 端庄杂流丽:即端庄的风格中夹杂着流丽的美感。
  • 谬被旁人裹:错误地被他人包裹,即被误解或过于渲染。
  • 体势本阔略:书法的基本形态是宽广的。
  • 迩来又学射:最近又开始学习射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而闻名于世,尤其在诗词、散文和书法方面成就斐然。

创作背景:

《和子由论书》写于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之间的书法交流,反映了苏轼对书法的独特见解与自谦态度。诗中表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我能力的谦逊,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和子由论书》不仅仅是一首书法的论诗,更是一种对艺术自我反思的表达。苏轼在诗中开头就直言自己书法不精,但又自信于对书法的理解,可以说是他对艺术的深刻体悟。诗中“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反映了他对外在形式与内在意蕴的辩证思考,强调了内在的精神和意义比外在的形式更为重要。

而“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则表现出他对书法创作的随性与不拘一格,既显现出他的洒脱,也暗含着对传统书法的反思。最后几句提到学习射箭,表明他在追求艺术的同时,对其他技艺也有探索的欲望,显示出他广泛的兴趣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书法的探讨,折射出苏轼对生活、对艺术的态度——在坚持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不忘谦虚和自省,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开篇自谦,表明虽然自己书写不好,但对书法的理解却胜过他人。
  •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强调书法的理解比技巧更重要。
  •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探讨外在美与内在情感的关系。
  • 书成辄弃去:书写完成后随意丢弃,表现对书法的随性态度。
  •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反映对追求多而不精的无奈与自嘲。

修辞手法:

  • 比喻:书法比作一种内心的修养,强调精神的追求。
  • 对仗:如“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 排比:如“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探索,传达出一种对艺术的追求和个人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漠然与对内心追求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法:象征着个人修养与文化内涵。
  • :象征技艺与能力,反映个人的追求与努力。
  • 美丽:外在的象征,反映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和子由论书》中对自己的书法水平持什么态度? A. 自满
    B. 自谦
    C. 自卑
    D. 不在乎

  2. 诗中提到的“官箭十二把”象征什么? A. 学识
    B. 技艺
    C. 权力
    D. 财富

  3. 苏轼在学习射箭时,对自己的能力有什么评价? A. 非常优秀
    B. 无能为力
    C. 略有成就
    D. 一般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都城南庄》——崔护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王维:两位诗人在艺术追求与自然描写上的不同,苏轼更注重内心的沉淀与自我反省,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书法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柏轩 己丑除日二首 再次前韵四首 和子瞻濠州七绝 涂山 入峡 过兴教赠钊上人 老柏 游金山寄扬州鲜于子骏従事邵光 襄阳古乐府二首 其二 襄阳乐 病愈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自字旁的字 林字笔画顺序详解_林字的笔顺规则 七画繁体字大全_七画繁体字起名常用字推荐 责官 白面儒冠 明媒正礼 志愿兵 大结尾的成语 熬年头儿 带河字的诗句有哪些_关于河字的经典诗句合集 思旧丘 卤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耳提面训 丨字旁的字 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征铎 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楷书万字怎么写?万字楷书笔顺详解与书写技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