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2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27:22
明明天子初垂裳,
讲求治理资贤良。
前言炳炳森琳琅,
其中法戒垂兴亡。
无然侈泰谦为光,
惟怀俭德乃可常。
勉咨古训遭明昌,
微文奥义相与商。
亹亹听之思深长,
自牖纳约忠敢忘。
躬行不懈惟吾皇,
从绳则直古所藏。
三代而下不足当,
取法乎上虞与唐。
念兹在兹敬日强,
克绥天禄休无疆。
诗中叙述了当今天子初次垂衣而治,强调了治理国家需要依靠贤良之士。开篇便提到前人的言论如同璀璨的珍宝一般,教导我们要警惕法度的威严与兴亡的关系。接着,诗人指出奢侈与谦卑的对立,强调只有心怀节俭与德行才能持久。随后,鼓励君主要借鉴古训,以实现国家的繁荣,深思熟虑的态度是不可或缺的。在最后,诗人提到要亲自实践,保持勤勉,真正做到为国服务,反映了对前代治国理念的尊重,呼吁效法虞舜和唐尧,表达了对持久政权的希冀。
刘克正,明代诗人,因其仕途而关注政治与治理,作品多反映治国理政的思想,风格严谨,注重古典典故的运用。
此诗创作于明代初期,正值国家治理与社会安定的重要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寄托了对君主治国理政的期望与忠诚。
《进讲大宝箴效柏梁体》是一首充满政治哲理的诗作,刘克正通过严谨的语言和丰富的典故,传达了对统治者的教诲与期望。整首诗从天子的德行开始,逐步延展到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展现了古代士人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诗中不仅有对前人治国理念的赞美,也有对奢侈与谦卑的深刻反思。这种对比揭示了治理国家的艰辛与重要,劝诫统治者要时刻保持节俭和德行。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仗和韵律,增加了语言的美感,使得道理的传达更加深刻。特别是“惟怀俭德乃可常”的一句,直接点出节俭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此外,诗人对三代古人的崇敬,表现了对历史智慧的重视,体现了诗人渴望向古代贤君学习的态度。
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辞的韵律感。如“侈泰谦为光”与“俭德乃可常”的对比,使得主题更加鲜明。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治国理政的重要性,提倡节俭与德行,呼吁统治者要学习古人的智慧,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诗中提到的“三代”指的是哪些朝代?
诗中强调了什么样的德行才能常存?
“亹亹听之思深长”意指什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正的《进讲大宝箴效柏梁体》更注重政治与治理,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自由,二者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有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