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7:31
游曹溪
作者:刘克正 〔明代〕
道在无生悟者稀,
迟来犹得款禅扉。
天开宝地蟠龙象,
人自祇园授钵衣。
溪上云霞常映带,
山中兰若岁芳菲。
劳劳尘土多年梦,
暂向空门学息机。
这首诗表达了对道理的领悟者少之又少,虽然我来得晚,但仍然能够敲响禅宗的大门。天地之间,如同打开的宝地,神龙环绕,人们在这片圣地上接受教义和法衣。溪水上空云霞常常映照,山中兰花和若草每年都绽放芬芳。经历了尘世的纷扰与梦想的追求,我决定暂时向空门学习,放下所有的执着。
作者介绍:刘克正,明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禅宗的探索而闻名。他的诗常常融合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表现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刘克正游览曹溪时所作,曹溪是禅宗的重要发源地,诗中表达了他对禅宗的敬仰和对人生真理的追求,反映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寄托的心态。
《游曹溪》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诗的前两句“道在无生悟者稀,迟来犹得款禅扉”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望与追寻。这里的“无生”表示一种超脱的境界,而“款禅扉”则体现了对禅宗智慧的向往,显示出即使迟到也能获得启迪的信心。
接下来的“天开宝地蟠龙象,人自祇园授钵衣”描绘了曹溪的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宝地象征着其珍贵的法理,蟠龙象则传达出一种神秘感,营造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此句不仅体现了自然美,也表现了人们在此处接受教义的庄严与神圣。
“溪上云霞常映带,山中兰若岁芳菲”描绘了自然景色的悠然与美丽,云霞与兰若相互辉映,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劳劳尘土多年梦,暂向空门学息机”揭示了作者对尘世纷扰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放下执念、向往宁静的心态,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和对心灵解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哲理的结合,体现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禅宗智慧的崇敬,反映了明代文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此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空门”象征什么?
刘克正是哪个时代的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