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0:35
凤楼相对碧嵯峨,
斜月疏星度绛河。
三殿曙晖犹未启,
九霄寒露已将多。
佩鸣白玉千官至,
火列丹城上相过。
遥想后庭催步辇,
宵衣频问夜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的美丽景色。凤楼在碧绿的山峦中矗立,斜月和稀疏的星光照耀着绛河。三殿的晨曦尚未开始显露,九天之上已是寒露满地。佩戴着玉饰的官员们陆续到来,火光照亮了丹城的上空。远远想象着后院中催促着步辇的情景,夜晚的衣衫频繁地询问着今夜的情况如何。
刘克正,明代诗人,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词。他的作品常常结合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而优雅。
《待漏》创作于明代,正值王朝的繁荣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早晨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宫廷生活的观察,展示了那一时代的文化氛围。
《待漏》以清晨的宁静与宫廷的繁华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的“凤楼相对碧嵯峨”就将读者带入一个富丽堂皇的场景,山峦的青翠与楼阁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高远的气势。接着“斜月疏星度绛河”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月光和星光交相辉映,让人感受到清晨的静谧与柔和。
诗中对时间的刻画十分细腻,“三殿曙晖犹未启,九霄寒露已将多”,此句不仅描绘了晨曦初露的情景,也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后,诗人以“佩鸣白玉千官至”展现了宫廷中官员们的盛况,火光映照丹城,仿佛是对繁华生活的礼赞。
最后两句“遥想后庭催步辇,宵衣频问夜如何”,则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忙碌和对夜晚的思索,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权力中心生活的无奈与思考。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美丽景象与宫廷的繁华,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观察,表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和权力中心生活的思考。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诗歌整体的艺术魅力。
诗中提到的“凤楼”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权力与华丽
C. 日出
“斜月疏星度绛河”中的“绛河”指代什么?
A. 红色的河流
B. 碧绿的河流
C. 幽深的河流
诗人在最后一两句提到的“宵衣”代表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夜生活的思考
C. 对未来的期待
与同主题的作品对比,可以看出《待漏》在描绘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色上更为细腻,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偏向于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展示了不同诗人在生活感悟上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