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昼睡闻鴈》

时间: 2025-05-04 07:41:05

诗句

梦里霜鸿叫绝天,蒙松睡眼起来看。

殷懃甓社湖中客,送我南皈到惠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41:05

原文展示

昼睡闻鴈
作者:杨万里 〔宋代〕

梦里霜鸿叫绝天,
蒙松睡眼起来看。
殷懃甓社湖中客,
送我南皈到惠山。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听见霜雁在天边鸣叫,
迷迷糊糊睁开睡眼向外看。
热情地邀请我去湖中游玩,
送我向南归去,前往惠山。

注释

  • 梦里霜鸿:梦中听到的霜雁,霜鸿指的是在寒冷季节迁飞的雁。
  • 叫绝天:高亢地鸣叫,声音穿透天空。
  • 蒙松睡眼:朦胧的睡眼,形容刚醒时的状态。
  • 殷懃:殷切、热情的意思。
  • 甓社:指湖中的客人,甓社是一个地名。
  • 南皈:向南归去,意指回家的方向。
  • 惠山:地名,坐落在现在的江苏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天池,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体现了浓厚的乡土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体验,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昼睡闻鴈》展现了诗人杨万里在午睡时的惬意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开篇“梦里霜鸿叫绝天”,通过“梦”与“霜鸿”的结合,传达出一种梦幻的氛围。霜鸿的鸣叫不仅是对秋冬季节寒冷的暗示,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索。接下来的“蒙松睡眼起来看”,则描绘了诗人从梦境中醒来的过程,反映出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感觉,仿佛在迷失与清晰之间徘徊。

“殷懃甓社湖中客,送我南皈到惠山”在诗的最后,诗人通过对湖中客人的描写,展现了一种人际交流的温暖,以及对故乡的归属感。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在这短短的几句中,浓缩了生动的画面与深刻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梦里霜鸿叫绝天:梦中听见霜雁的叫声,声响穿透天空,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孤寂的氛围。
  2. 蒙松睡眼起来看:刚醒时,眼睛模糊,表现出一种慵懒与迷惘的状态。
  3. 殷懃甓社湖中客:湖中热情的客人,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
  4. 送我南皈到惠山:客人送我回家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霜鸿叫绝天”赋予雁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梦里”与“起来看”。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人际关系。这种情感在梦与现实的交织中愈加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鸿:象征秋冬季节,传达孤独与思索。
  • 睡眼:代表一种慵懒、迷惘的状态。
  • 湖中客:象征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关怀。
  • 惠山:象征故乡与归属,表达思乡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霜鸿”是指哪种动物?
    A. 鸟
    B. 鱼
    C. 狐狸
    D. 马

  2. 填空题:诗人通过“蒙松睡眼”描绘了他__的状态。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惠山”是指诗人的故乡。 (对/错)

答案

  1. A
  2. 迷糊或慵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 《登高》:杜甫的作品,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与《昼睡闻鴈》在对自然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李白的作品侧重于历史感,而杨万里的作品则更注重人际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其一 水调歌头 重过灾区寄淑萍 水调歌头 和赵明叔韵 水调歌头·醉钟馗,和夏闰枝 水调歌头 思归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次韵荷净亭小集) 水调歌头 括韩文公送李愿归盘谷序 水调歌头·螺丝钉 水调歌头 其三 敬老书来,言龙泉初缔交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炎黄子孙 包含耄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治性 负薪构堂 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马刺 玄赜 閠字旁的字 衣紫腰银 包含幢的词语有哪些 禾字旁的字 勇开头的成语 衾影无愧 离多会少 秘重 鹿字旁的字 钱粮档子 鹵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