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3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6:18
偶作
作者:冯道 〔唐代〕
莫为危时便怆神,
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
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
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
狼虎丛中也立身。
不要因为身处危急时刻而感到悲伤沮丧,
前途总是有希望的原因在于你的努力。
要知道,海洋与高山最终会归于明主,
未必所有的天地都会被坏人所陷害。
道德何时曾真正消亡,
各个地方的舟车通行无阻。
只要内心没有任何恶念,
即使在狼虎群中也能立足生存。
“海岳归明主”意指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最终会归于有德之人,反映了对道德和正义的信仰。此句可以看作是对历史上许多英明君主的赞美,他们能够治理国家,安定民心。此外,诗中“狼虎丛中”则常用来形容险恶环境或竞争激烈的社会局势。
作者介绍:冯道,字子厚,号元明,唐代著名政治家和诗人,曾任宰相,晚年致力于道教。其诗风以清新自然、意蕴深厚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时期,冯道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道德的坚守,呼吁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信念。
《偶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道德的深刻理解。诗中开篇便直指人们在危难时刻容易产生怆然之情,冯道则提醒读者应当克服这种消极的情绪,积极向前看。接着,他通过“海岳归明主”强调了道德与正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
冯道的语言简洁而有力,运用对偶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诗的后半部分更是深入探讨了道德的永恒性,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正直与善良始终是人们立足之本。
整体来看,诗歌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调在逆境中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道德的清明,彰显出唐代士人的理想和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在危机中保持内心宁静的重要性,强调道德的力量及正直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仍能坚守信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明主”指的是?
诗中“狼虎丛中也立身”的意思是?
“前程往往有期因”中“期因”的意思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