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自述》

时间: 2025-07-31 02:52:23

诗句

少年落魄走京华,老大无钱赴酒家。

羞作寺丞门里客,一片明月照梅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2:52:23

原文展示:

少年落魄走京华,
老大无钱赴酒家。
羞作寺丞门里客,一片明月照梅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落魄与无奈,来到京城却无钱赴酒楼,随着年岁渐长,生活依旧拮据。诗人感到羞愧,竟沦落到寺庙的门前做客,然而在明亮的月光下,梅花依旧盛开,透出一丝清幽之美。

注释:

  • 少年落魄:少年时生活潦倒,指的是年轻时的贫困和失意。
  • 京华:指京城,即当时的首都。
  • 老大无钱:年纪渐长却依然没有钱,表现出生活的窘迫。
  • 羞作:感到羞愧,指内心的自责或不愿意承认的情感。
  • 寺丞:寺庙中的官员,指的是寺庙的管理者。
  • 明月照梅花:明月照耀着梅花,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美丽的意境。

典故解析:

“梅花”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诗人在这里借用梅花的意象,表现自己在困境中的坚守和不屈。月亮则常常代表思乡、孤独的情感,结合两者,形成了一种对比与反思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宝之,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而充满变革的时代,诗风清新,常以个人经历和社会现象为题材进行创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经历了生活的坎坷与无奈后所作,表达了他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和内心的挣扎。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落魄与无奈,展现了一种深刻的自省之情。开篇“少年落魄走京华”,以“少年”与“落魄”的对比,直观地揭示了诗人在年轻时的理想与现实的断裂。接着,诗人用“老大无钱赴酒家”描绘了随着年龄增长,生活依然窘迫的无奈与悲哀。

接下来的“羞作寺丞门里客”,诗人自嘲地将自己比作寺庙中的客人,反映出他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危机与内心的羞愧。最后一句“一片明月照梅花”,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给读者带来了一丝希望与清新,尽管生活困苦,但依然可以在明月与梅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既有个人的情感,又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年落魄走京华:描绘了年轻时的落魄状态,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2. 老大无钱赴酒家:年纪渐长却依然贫穷,展现了生活的艰难与困境。
  3. 羞作寺丞门里客:自我贬低,表现出对现状的不满与无奈。
  4. 一片明月照梅花:以自然意象结束,传达出一种孤独但仍然存在的美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少年落魄”和“老大无钱”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人生的无常。
  • 意象:月亮和梅花的意象相结合,传达出孤独与坚韧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清高与坚韧的精神。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着孤独、思乡之情。
  • 梅花: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描述自己年轻时的状态是? A. 富裕
    B. 落魄

  2. “羞作寺丞门里客”中“羞”字表现了诗人的何种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3. “明月照梅花”中的梅花象征了什么? A. 美丽
    B. 坚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涉及孤独与自然的关系。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现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宝之的《自述》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孤独的情感,但李白更多地表现出对美酒与月色的欢愉,而陈宝之则更侧重于对生活困境的深思与自省。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山次林尉韵 题福唐郡园清必亭 寄题翠樊亭 春晚舟行三首 题薛直老府园万象亭 题薛直老府园万象亭 水调歌头 次李伯纪韵趣开东阁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 其一 感皇恩 学士生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雨的词语有哪些 戴天履地 鸿商富贾 里字旁的字 束胸 牙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青鸟书 燕适 鬲字旁的字 艮字旁的字 一昔之期 亚姑 祸生于忽 举棋若定 缠口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