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冬至乾阳殿受朝应诏诗》

时间: 2025-04-23 03:07:23

诗句

恭已临万寓,宸居御八埏。

作贡菁茅集,来朝圭黻连。

司仪三揖盛,掌礼九宾虔。

重栏映如璧,复殿绕非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07:23

原文展示:

恭已临万寓,宸居御八埏。
作贡菁茅集,来朝圭黻连。
司仪三揖盛,掌礼九宾虔。
重栏映如璧,复殿绕非烟。

白话文翻译:

该诗描写了冬至时,朝廷举行的隆重仪式。诗人感慨天子的威仪,来到万民之上,居住在华美的宫殿中。朝廷为此准备了丰盛的贡品,朝臣们都恭敬地前来朝见。仪式上,礼官三次揖手,表示盛大的礼仪,九位宾客都虔诚地恭敬待礼。华丽的栏杆在阳光下闪耀,如同美玉般明亮,回廊之中烟雾缭绕,宛如仙境。

注释:

  • :恭敬,表示对天子的尊重。
  • 万寓:指万民,寓意广大民众。
  • 宸居:指天子的宫殿。
  • 八埏:古代指天子所用的车,象征权威。
  • 贡菁茅:贡品中的优质稻谷和茅草,象征丰收。
  • 圭黻:古代的礼仪用品,圭是玉器,黻是祭祀用的衣物,象征尊贵。
  • 司仪:主持仪式的人。
  • 三揖:礼仪中一种礼节,表示恭敬。
  • 九宾:九位贵宾,代表尊贵的客人。
  • 重栏:指华丽的栏杆。
  • 如璧:像美玉一样,形容光泽明亮。
  • 非烟:指烟雾缭绕的状态,给人一种朦胧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牛弘,隋代诗人,生平不详,因其作品风格典雅、语言精炼而受到后人的推崇。牛弘的诗多以描写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色为主,体现了隋代的盛世气象。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冬至之际,反映了隋朝时期冬至祭天的隆重场面。冬至是古代重要的节气,象征着阳光的回归和新生的开始。诗人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天子威仪的尊重和对国家繁荣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隋代冬至仪式的盛况。诗的开头以“恭已临万寓”引入,突显了天子的威仪和对民众的责任感,表现了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的关系。接着,诗人用“宸居御八埏”描绘了天子的宫殿,象征着权威和尊贵,表现了对皇权的尊重。

在贡品的描绘中,诗人提到“作贡菁茅集”,不仅表达了对丰收的赞美,也反映了国家的富饶。礼仪的部分“司仪三揖盛,掌礼九宾虔”,展示了礼仪的庄重和宾客的恭敬,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

最后两句“重栏映如璧,复殿绕非烟”则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栏杆的光辉如玉般熠熠生辉,回廊的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传达出对国家繁荣和和谐社会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隋代的礼仪文化,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诗中体现了对天子的尊重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恭已临万寓:表达了天子的威仪,强调了他来临于万民之上的尊贵地位。
  2. 宸居御八埏:描绘天子居住的华美宫殿,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3. 作贡菁茅集:描述贡品的丰盛,体现国富民强的景象。
  4. 来朝圭黻连:宾客恭敬地前来朝见,展现出对皇权的尊重。
  5. 司仪三揖盛:仪式上礼官的恭敬礼节,体现古代礼仪的庄重。
  6. 掌礼九宾虔:九位贵宾虔诚地接受礼仪,显示出对礼仪的重视。
  7. 重栏映如璧:栏杆在阳光下闪耀,如璧玉般美丽,象征着辉煌。
  8. 复殿绕非烟:烟雾环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重栏映如璧”,将栏杆比作美玉,增强了视觉的美感。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如“司仪三揖盛,掌礼九宾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在描写礼仪时,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庄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天子的尊重和对国家繁荣的赞美,体现了隋代社会对礼仪、权威的重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万寓:象征着民众的众多,体现出国家的广阔和繁荣。
  2. 宸居:象征着天子的尊贵和权威。
  3. 贡品: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4. 九宾:象征着尊贵的宾客,代表着社会的精英。
  5. 重栏:象征着华丽和庄重,反映出国家的昌盛。
  6. 烟雾:象征着神秘与庄严,营造出一种氛围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怎样的?

    • A. 对自然的描写
    • B. 对天子和国家的尊重
    • C.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2. 诗中用来形容栏杆的比喻是?

    • A. 如玉
    • B. 如金
    • C. 如璧
  3. “司仪三揖盛”中“盛”字的含义是?

    • A. 大
    • B. 美好
    • C. 隆重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集序》:描写自然与人文,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
  • 杜甫《春望》: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关注,展现诗人对家国的深情。

诗词对比

  • 牛弘的《奉和冬至乾阳殿受朝应诏诗》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前者着重于礼仪和国家的繁荣,后者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乡愁。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方式上有显著的不同,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特色与诗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隋唐诗词选》:对隋唐时期诗词的全面收录和分析。
  2. 《古诗词鉴赏辞典》:详细解释古诗词的词汇和意象,便于读者理解。
  3.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古代文学发展的系统性总结,提供背景知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余将出都伊墨卿邀同罗两峰法时帆马秋药汪剑潭李石农蒋砺堂晓过崇效寺看花归集寒玉斋饯别 舟次曲江题家书后 移居 对客 辛丑夏日闲居 西窗 期顾德甫兄弟看花不至 庚子正月吴子往见过同访高存之于漆湖 城北初夏 戊戌秋夜郡邸不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朱红灯 拨云雾见青天 穴宝盖的字 目断飞鸿 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仁丹胡 缶字旁的字 东支西吾 更正 损膳 日字旁的字 久别重逢 黄字旁的字 水击 尣字旁的字 混混沄沄 包含倦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