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二月十七日》

时间: 2025-04-30 04:51:00

诗句

入春不雨忧在田,数朝乃复相属连。

今晨得晴绝可喜,病体素羸犹著锦。

杏花始开忽已落,桃李安能问今昨。

独余杨柳故青青,乃似仍叔之子弱。

春今二月已强半,匆匆何方为羁绊。

雨虽未厌愁奈何,又听仆仆林鸠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51:00

原文展示:

二月十七日 赵蕃 〔宋代〕

入春不雨忧在田,数朝乃复相属连。 今晨得晴绝可喜,病体素羸犹著锦。 杏花始开忽已落,桃李安能问今昨。 独余杨柳故青青,乃似仍叔之子弱。 春今二月已强半,匆匆何方为羁绊。 雨虽未厌愁奈何,又听仆仆林鸠唤。

白话文翻译:

进入春天以来一直没有下雨,我忧心忡忡地担心着田地。几天之后,雨又连续不断地下起来。 今天早晨终于放晴了,这真是令人非常高兴,尽管我身体一直虚弱,但还是穿着华丽的衣服。 杏花刚刚开放就突然凋落了,桃李花又怎么能问今天和昨天的情况呢? 只有杨柳依然青翠,就像仍叔的儿子那样柔弱。 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时间匆匆流逝,我为何还被束缚在这里? 尽管雨并没有让我感到厌烦,但忧愁又如何能避免呢?我又听到了林中鸠鸟的叫声。

注释:

  • 入春不雨忧在田:春天开始时没有下雨,诗人担心田地的农作物。
  • 数朝乃复相属连:几天后,雨又连续地下起来。
  • 今晨得晴绝可喜:今天早晨天气放晴,非常令人高兴。
  • 病体素羸犹著锦:尽管身体一直虚弱,但还是穿着华丽的衣服。
  • 杏花始开忽已落:杏花刚刚开放就突然凋落了。
  • 桃李安能问今昨:桃李花又怎么能问今天和昨天的情况呢?
  • 独余杨柳故青青:只有杨柳依然青翠。
  • 乃似仍叔之子弱:就像仍叔的儿子那样柔弱。
  • 春今二月已强半: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
  • 匆匆何方为羁绊:时间匆匆流逝,我为何还被束缚在这里?
  • 雨虽未厌愁奈何:尽管雨并没有让我感到厌烦,但忧愁又如何能避免呢?
  • 又听仆仆林鸠唤:我又听到了林中鸠鸟的叫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创作于二月十七日,反映了诗人对春天天气变化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春天的一个特定日子里创作的,诗人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述,表达了对农作物生长的关切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入春不雨忧在田”和“春今二月已强半”等句,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天气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入春不雨忧在田”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农作物生长的关切,而“今晨得晴绝可喜”则表现了诗人对天气好转的喜悦。诗中的“杏花始开忽已落”和“独余杨柳故青青”等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自然恒常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入春不雨忧在田:诗人表达了对春天没有下雨的担忧,担心会影响田地的农作物。
  2. 数朝乃复相属连:几天后,雨又连续地下起来,诗人描述了天气的变化。
  3. 今晨得晴绝可喜:今天早晨天气放晴,非常令人高兴,诗人表达了对天气好转的喜悦。
  4. 病体素羸犹著锦:尽管身体一直虚弱,但还是穿着华丽的衣服,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5. 杏花始开忽已落:杏花刚刚开放就突然凋落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6. 桃李安能问今昨:桃李花又怎么能问今天和昨天的情况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7. 独余杨柳故青青:只有杨柳依然青翠,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恒常的思考。
  8. 乃似仍叔之子弱:就像仍叔的儿子那样柔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柔弱的感慨。
  9. 春今二月已强半: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10. 匆匆何方为羁绊:时间匆匆流逝,我为何还被束缚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11. 雨虽未厌愁奈何:尽管雨并没有让我感到厌烦,但忧愁又如何能避免呢?诗人表达了对忧愁的无奈。
  12. 又听仆仆林鸠唤:我又听到了林中鸠鸟的叫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亲近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独余杨柳故青青,乃似仍叔之子弱”中的“乃似仍叔之子弱”,将杨柳的柔弱比作仍叔的儿子,形象生动。
  • 拟人:如“桃李安能问今昨”中的“安能问今昨”,将桃李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入春不雨忧在田,数朝乃复相属连”中的“入春不雨”与“数朝乃复”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天气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短暂、自然恒常和时间流逝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如“杏花”、“桃李”、“杨柳”、“林鸠”等,都是诗中的重要意象。
  • 详细解释:杏花的开放和凋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桃李的无法问今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杨柳的青翠象征着自然的恒常,林鸠的叫声象征着自然的亲近感。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还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杏花始开忽已落”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恒常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由的渴望

  2. 诗中的“独余杨柳故青青”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恒常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由的渴望

  3. 诗中的“春今二月已强半”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恒常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由的渴望

答案:

  1. A. 生命的短暂
  2. B. 自然的恒常
  3. C. 时间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二月十七日》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赵蕃的《二月十七日》与王维的《鸟鸣涧》: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对赵蕃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有详细介绍。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和王维的诗作,对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有详细介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马君武柏林,时读所著新文学 寄马君武柏林,时读所著新文学 念奴娇 余在海上,慧云有词见寄,即步其韵 阙题 自题磨剑室诗词后 狼星四首为熊味根起义皖中作 八月二十七日,明思文皇帝殉国忌辰也。读 四月二十五日 四月二十五日 四月二十五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疾棘 殳字旁的字 涎言涎语 寒耕热耘 乱世凶年 包含镪的词语有哪些 女气 浮白载笔 口字旁的字 高雅闲谈 自爱不自贵 甲戟 齐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大曲 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