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3:21
去年秋旱冬尤剧,一雪不能濡土瘠。
立春日雨虽应时,到今阙然又几日。
游人但欣春物荣,农夫痛心田未耕。
我因于役偶适野,骇见蓬勃烟埃生。
我今一官非劝农,为民闵雨常颙颙。
如闻春寒雨之候,病骨不惮添衣重。
朝来数点初蔌蔌,势压黄昏成霡霂。
虽云润物要无声,未救田畴龟背暴。
眼前市籴虽云贱,复道输租钱乏见。
从来谷贱必伤农,政亦何能堪此旱。
天公用意何难为,三日为霖事可知。
区区折腰困日籴,苦忆村舂宿雨时。
屠龙先生曾夫子,著书斤斤良有以。
往曾持献儒林苏,为歌秧马附书尾。
髯孙知我此书爱,遗我殷勤意何在。
世人菽麦或未分,而翁有意除稊稗。
我今一官故不堪,此书归田为指南。
便当教儿罢群读,读此宁忧饭不足。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21
原文展示:
二月十日夜雨起书曾移忠禾谱后 赵蕃 〔宋代〕
去年秋旱冬尤剧,一雪不能濡土瘠。立春日雨虽应时,到今阙然又几日。游人但欣春物荣,农夫痛心田未耕。我因于役偶适野,骇见蓬勃烟埃生。我今一官非劝农,为民闵雨常颙颙。如闻春寒雨之候,病骨不惮添衣重。朝来数点初蔌蔌,势压黄昏成霡霂。虽云润物要无声,未救田畴龟背暴。眼前市籴虽云贱,复道输租钱乏见。从来谷贱必伤农,政亦何能堪此旱。天公用意何难为,三日为霖事可知。区区折腰困日籴,苦忆村舂宿雨时。屠龙先生曾夫子,著书斤斤良有以。往曾持献儒林苏,为歌秧马附书尾。髯孙知我此书爱,遗我殷勤意何在。世人菽麦或未分,而翁有意除稊稗。我今一官故不堪,此书归田为指南。便当教儿罢群读,读此宁忧饭不足。
白话文翻译:
去年秋天干旱,冬天更是严重,一场雪不能滋润贫瘠的土地。立春那天的雨虽然及时,但到现在又过去了几天。游人只欣赏春天的繁荣,农夫却为未耕的田地心痛。我因为出差偶然来到野外,惊讶地看到烟尘蓬勃升起。我现在担任的官职不是劝农,但为了民众的忧虑常常心怀忧虑。听说春天寒冷时的雨,病弱的身体不怕多穿衣服。早上来了几滴雨,势头压过了黄昏变成了细雨。虽然说是无声地滋润万物,但未能拯救龟裂的田地。眼前的市场粮食虽然便宜,但又说要交租钱却不见。自古以来谷贱伤农,政治又怎能承受这样的干旱。天公的意图何其难测,三天降雨的事情可以预知。为了微薄的薪水困于日常的购买,苦苦回忆村庄里宿雨时的情景。屠龙先生曾夫子,著书严谨确实有道理。曾经献给儒林的苏先生,为了歌颂秧马附在书尾。髯孙知道我喜欢这本书,他殷勤地送给我是什么意思。世人或许分不清菽麦,而这位先生有意除去杂草。我现在担任的官职实在不堪,这本书归田作为指南。就应该教儿子停止其他阅读,读这本书就不用担心饭不够吃。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中期著名诗人,与当时著名诗人陆游、杨万里等交往密切。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二月十日夜雨之后,作者在书写曾移忠的《禾谱》之后,感慨去年秋旱冬尤剧,立春日雨虽应时,但至今又几日无雨,农夫痛心田未耕,而自己虽非劝农官,却常为民闵雨。诗中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天时不利农业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去年秋旱冬尤剧的描述,展现了农民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艰难生活。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野外烟尘蓬勃的景象,表达了对农夫未耕田地的痛心。诗中“我今一官非劝农,为民闵雨常颙颙”一句,显示了作者虽非直接负责农业,但内心对农民的忧虑和关怀。后文通过对春寒雨候的描述,以及对市场粮食价格和交租钱的讨论,进一步揭示了农民在经济上的困境。最后,作者通过对《禾谱》的赞美和对归田的向往,表达了对农业知识的重视和对简朴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深刻同情和对农业生产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农业生产的关注。作者通过对去年秋旱冬尤剧的描述,以及对春寒雨候和市场粮食价格的讨论,揭示了农民在恶劣天气和经济压力下的困境。同时,作者通过对《禾谱》的赞美和对归田的向往,表达了对农业知识的重视和对简朴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屠龙先生曾夫子”是指谁? A. 作者的老师 B. 作者的朋友 C. 作者的同僚 D. 作者的亲戚
诗中“为民闵雨常颙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忧虑 B. 喜悦 C. 愤怒 D. 悲伤
诗中“区区折腰困日籴”描述了作者的什么生活状态? A. 富裕 B. 贫困 C. 忙碌 D. 悠闲
诗中“便当教儿罢群读,读此宁忧饭不足”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重视? A. 农业知识 B. 文学知识 C. 商业知识 D. 政治知识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