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二月十二日偶题》

时间: 2025-07-29 02:25:35

诗句

空庭无人风自扫,风定时闻有啼鸟。

簿书幸免苦束缚,文字何妨恣探讨。

菊汤瀹茗杂鼠蓂,瓦炉欲作风泠泠。

睡魔于此不得灵,檐间卧对山横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2:25:35

原文展示:

二月十二日偶题 赵蕃 〔宋代〕

空庭无人风自扫,风定时闻有啼鸟。 簿书幸免苦束缚,文字何妨恣探讨。 菊汤瀹茗杂鼠蓂,瓦炉欲作风泠泠。 睡魔于此不得灵,檐间卧对山横青。

白话文翻译:

空旷的庭院里没有人,风自己扫着地,风停了之后可以听到鸟儿的啼叫。 幸好文书工作不多,免去了许多束缚,文字方面不妨尽情探讨。 用菊花汤泡茶,混入了鼠蓂草,瓦炉里的风声清脆。 睡意在这里无法产生,躺在檐下对着青翠的山峦。

注释:

  • 空庭:空旷的庭院。
  • 风自扫:风自然地吹动,仿佛在扫地。
  • 簿书:文书工作。
  • 幸免:侥幸避免。
  • 恣探讨:尽情地探讨。
  • 菊汤瀹茗:用菊花汤泡茶。
  • 鼠蓂:一种草本植物,可能用于泡茶。
  • 瓦炉:陶制的炉子。
  • 风泠泠:风声清脆。
  • 睡魔:指睡意。
  • 不得灵:无法产生。
  • 檐间卧对山横青:躺在屋檐下,对着横卧的青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与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 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某个二月十二日的偶然时刻,感受到自然与文字的和谐,写下的一首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宁静的春日,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文字的自由。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字探索的渴望,以及在繁忙的文书工作之余,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场景,通过“空庭无人风自扫”和“风定时闻有啼鸟”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诗中的“簿书幸免苦束缚,文字何妨恣探讨”反映了作者对文字工作的热爱和对自由探索的向往。后两句“菊汤瀹茗杂鼠蓂,瓦炉欲作风泠泠”和“睡魔于此不得灵,檐间卧对山横青”则进一步以具体的意象,如菊花汤、鼠蓂草、瓦炉风声和青山,来加深这种宁静与自由的氛围。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文字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空庭无人风自扫”:描绘了一个空旷的庭院,风自然地吹动,仿佛在扫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风定时闻有啼鸟”:风停之后,可以听到鸟儿的啼叫,增添了生机与和谐。
  3. “簿书幸免苦束缚”:幸好文书工作不多,免去了许多束缚,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4. “文字何妨恣探讨”:文字方面不妨尽情探讨,反映了作者对文字探索的热爱。
  5. “菊汤瀹茗杂鼠蓂”:用菊花汤泡茶,混入了鼠蓂草,描绘了一种雅致的茶文化。
  6. “瓦炉欲作风泠泠”:瓦炉里的风声清脆,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7. “睡魔于此不得灵”:睡意在这里无法产生,表达了作者的清醒与专注。
  8. “檐间卧对山横青”:躺在屋檐下,对着横卧的青山,展现了作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修辞手法:

  • 拟人:“风自扫”将风拟人化,仿佛风在扫地。
  • 对仗:“空庭无人风自扫,风定时闻有啼鸟”中的“空庭无人”与“风定时闻”形成对仗。
  • 比喻:“睡魔于此不得灵”将睡意比喻为“睡魔”,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文字的和谐。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场景和表达对文字探索的热爱,作者传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繁忙的文书工作之余,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

意象分析:

  • 空庭:象征宁静与空旷。
  • 风自扫: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和谐。
  • 啼鸟:象征生机与和谐。
  • 菊汤瀹茗:象征雅致的茶文化。
  • 瓦炉风声:象征宁静的氛围。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空庭无人风自扫”中的“风自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2. 诗中“簿书幸免苦束缚”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文书工作的厌倦 B. 对自由的向往 C. 对文字探索的热爱 D. 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答案:B

  3. 诗中“菊汤瀹茗杂鼠蓂”中的“鼠蓂”是什么? A. 一种草本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茶具 D. 一种食物 答案:A

  4. 诗中“睡魔于此不得灵”中的“睡魔”指的是什么? A. 睡意 B. 恶魔 C. 梦境 D. 幻觉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文字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了宁静的山居生活,与赵蕃的诗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赵蕃的《二月十二日偶题》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场景,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文字探索的热爱,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歌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陈州朱教授三首 其二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江上二首 楮河 辛未立春 读杜集 发泗州 夜来 离山阳入都寄徐仲车 暇日六咏其六{槐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刚愎自用 包含依的词语有哪些 龙潭虎窟 一字旁的字 包含养的词语有哪些 倍道兼进 嘉肥 崧高 双人旁的字 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急功好利 见马克思 鬼字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影形不离 没脸面 寸字旁的字 探异玩奇 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