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9:05
闲里有深趣,常忧儿辈知。
已成归蜀计,谁惜买山赀。
世事久已谢,故人犹见思。
平生不饮酒,对子敢论诗。
在闲暇时光中,我有着深刻的乐趣,但常常担心子孙们会知晓这些。
我已经决定归隐蜀地,谁还会在乎我用钱买山呢?
世间的纷扰我早已舍弃,老朋友在我心中仍然挂念。
我一生不饮酒,面对你我却胆敢讨论诗歌。
“蜀”在古代常用来指代四川,因其地理环境优美,常被文人视为隐逸之地。诗中表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忙的厌倦。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常以豪放激昂与婉约细腻相结合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他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和生活磨难后,愈加向往宁静的生活,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友谊和隐逸生活的思考。
《答任师中次韵》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诗人以“闲里有深趣”引入,表明自己在闲暇时光中仍能找到乐趣,但又忧虑年轻一代可能不理解这种乐趣,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担忧。接着,诗人提到“已成归蜀计”,暗示他对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渴望。这里的“买山赀”虽显得轻描淡写,却也流露出对物质财富的不屑。
在“世事久已谢,故人犹见思”中,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友人的怀念,那些曾经的交往和情感依然鲜活。最后一句“平生不饮酒,对子敢论诗”则说明,尽管他不饮酒,却愿意与朋友畅谈诗歌,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事的看淡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他哲学的思考与人生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归蜀计”是指什么?
a) 回到故乡
b) 隐居的计划
c) 旅行计划
“世事久已谢”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追求名利
b) 对世俗的看淡
c) 对朋友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平生不饮酒”,此句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轻松
c) 淡泊
答案: 1.b 2.b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苏轼的《答任师中次韵》都涉及到对人生的感悟,但李白侧重于豪放与洒脱,而苏轼则更显沉稳与内敛,展现了两位诗人在面对人生不同阶段时的态度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