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乞食翁》

时间: 2025-05-04 03:42:56

诗句

冥冥青枫林,戢戢归飞翼。

飞鸟亦有巢,老翁行乞食。

问翁何方人,挥涕答不得。

良久前自言:“家在东山侧。

薄田五十亩,父子艺黍稷。

宿昔天地平,黾勉努筋力。

中妇提壶浆,小妇当机织。

老妻低白头,扶孙共匍匐。

冬日农事歇,斗酒呼亲识。

鸡豚稻粱饭,壮我衰颜色。

宁知属戎马,秋毫见取索。

一岁耕且锄,不足供赋役。

芸田倦未起,肢体被鞭策。

贫家力已竭,公家求日益。

有田以自养,反以速穷厄。

欲卖与豪家,乡邻少人迹。

当时富贵者,荒草生空宅。

回头语孙子:‘流离任所适。

重恐官吏至,岂能受逼迫。

黄泉亦相见,何必人间客’。

欲呼一饭别,盎无半升麦。

出门各分手,痛哭辞阡陌。

哀哉竟至今,两不闻消息。

老身一葛衣,朽烂委荆棘。

饿死污人乡,不死长悽恻。

新朝泽万物,我独罹斯极”。

下民日憔悴,上天安可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2:56

原文展示:

乞食翁
作者: 陈恭尹 〔明代〕

冥冥青枫林,戢戢归飞翼。
飞鸟亦有巢,老翁行乞食。
问翁何方人,挥涕答不得。
良久前自言家在东山侧。
薄田五十亩,父子艺黍稷。
宿昔天地平,黾勉努筋力。
中妇提壶浆,小妇当机织。
老妻低白头,扶孙共匍匐。
冬日农事歇,斗酒呼亲识。
鸡豚稻粱饭,壮我衰颜色。
宁知属戎马,秋毫见取索。
一岁耕且锄,不足供赋役。
芸田倦未起,肢体被鞭策。
贫家力已竭,公家求日益。
有田以自养,反以速穷厄。
欲卖与豪家,乡邻少人迹。
当时富贵者,荒草生空宅。
回头语孙子流离任所适。
重恐官吏至,岂能受逼迫。
黄泉亦相见,何必人间客。
欲呼一饭别,盎无半升麦。
出门各分手,痛哭辞阡陌。
哀哉竟至今,两不闻消息。
老身一葛衣,朽烂委荆棘。
饿死污人乡,不死长悽恻。
新朝泽万物,我独罹斯极。
下民日憔悴,上天安可测。

白话文翻译:

在昏暗的青枫树林中,归来的飞鸟收起了翅膀。
飞鸟都有自己的巢,老翁却在街头乞食。
问老翁是哪方人,他泪流满面却无言以对。
过了很久,他才自言自语道:“我家在东山旁。”
那儿有五十亩的薄田,父子俩一起种黍和稷。
过去辛勤耕作,努力用尽全力。
家中的妻子提着水壶,小媳妇在织机前忙碌。
老妻白头苍苍,扶着孙子一起匍匐前行。
冬天的农事停止,呼朋引伴斗酒畅饮。
鸡、猪、稻、米的饭菜,让我在衰老中恢复些许色彩。
怎知这战乱和税赋,秋毫之利都被索取。
一年耕作与锄地,仍然无法供给赋役。
田地疲惫未起,身体常常遭受鞭策。
贫苦家庭的力量已尽,公家却日益求取。
有田自给自足,反而使我更快陷入困境。
想要卖给富人,乡邻早已人迹罕见。
当时富贵的人家,荒草丛生空宅无人。
回过头对孙子说:“流浪在外无处可去。”
更恐惧的是官吏来临,怎能忍受这逼迫。
即使在黄泉之下也能相见,何必在人间受苦。
想要呼唤一顿饭别,然而连半升麦也没有。
出门后各自分开,痛哭告别于阡陌之中。
哀哉,至今仍然没有消息。
我身穿一件葛衣,已经朽烂被荆棘覆盖。
饿死在污浊的乡村,不死又常常悲伤。
新朝万物复苏,我却独自遭受这极端困苦。
百姓日渐憔悴,天地又何能测量?

注释:

  • 冥冥:昏暗、模糊不清。
  • 戢戢:收拢、收起的样子。
  • 黍稷:指农作物,黍是指一种谷物,稷是指一种杂粮。
  • 斗酒:用斗量的酒,通常是指热闹的聚会。
  • 贫家:贫苦的家庭。
  • 公家:指官府,公权力。
  • 流离:流浪、漂泊的状态。
  • 阡陌:田间小路,指乡村的道路。
  • 葛衣:用葛麻纤维制成的衣服,通常用来形容贫穷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恭尹,明代诗人,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和独特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挣扎,关心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乞食翁》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和贫富差距加大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一个乞讨老翁的生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与不公,表现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心。

诗歌鉴赏:

《乞食翁》以乞食老人作为叙述者,生动地描绘了他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诗中采用了大量细腻的生活细节,如“薄田五十亩”、“中妇提壶浆”等,展现了贫困家庭的日常生活。这些细节配合着老翁的自述,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重且悲凉,乞食翁的无奈与失落,体现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诗中不仅有对自己境遇的悲叹,还有对家庭、对土地的思念与无奈,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特别是“宁知属戎马,秋毫见取索”等句,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给百姓带来的苦痛。

最后,诗人用“黄泉亦相见,何必人间客”表达了对死亡的思考,体现了对生存的绝望与对人世间苦难的深切感悟。这种对生活的反思与对人性的拷问,使得《乞食翁》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部社会悲剧的缩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冥冥青枫林,戢戢归飞翼。”:描绘了一个昏暗的环境,鸟儿归巢,象征着归属和安全,与老翁的乞讨形成鲜明对比。
  • “飞鸟亦有巢,老翁行乞食。”:强调了即使飞鸟都有归宿,老翁却连基本的生存都要乞求,突显了社会的冷漠。
  • “问翁何方人,挥涕答不得。”:老翁在泪水中无法言说,体现出深深的绝望与悲伤。
  • “薄田五十亩,父子艺黍稷。”:描述老翁的生活状况,虽然有田地,但生活依然困苦。
  • “贫家力已竭,公家求日益。”:揭示贫家的无力与官府的剥削,形成强烈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乞食翁与飞鸟的对比,强调社会的不公与人类的苦难。
  • 排比:在描述家庭成员的生活时,使用了排比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寒霜”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深度和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深刻反映,表现了作者对贫困与战争的控诉,以及对人性与生存的思考。诗中流露出的悲伤与无奈,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枫林:象征着孤独与无助。
  • 飞鸟:代表着自由与归属,反衬老翁的困境。
  • 田地:象征着劳动与生存,展现出农民的辛勤与无奈。
  • 葛衣:贫困的象征,体现老翁的生活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乞食翁》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恭尹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老翁的家在哪里? A. 西山
    B. 东山
    C. 南山
    D. 北山

  3. 诗中用来形容贫困的衣物是: A. 细布
    B. 葛衣
    C. 羊毛
    D. 丝绸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陈恭尹的《乞食翁》更为关注个人的悲惨命运,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百姓的苦难。两者均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但表现的角度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陈恭尹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送龙岩林主学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 村居即事六言十首 挽郑子敬都承二首 二叠 和朱主簿四首 杂咏一百首·马援 又追和坡韵一首 舟中寄景建 摘玉堂红皱玉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貝字旁的字 空身 不计其数 提手旁的字 暴内陵外 委靡不振 院家 高字旁的字 野竖 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英雄好汉 鱼字旁的字 包含奬的词语有哪些 远垂不朽 龝字旁的字 应天顺时 星繁 包含粉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