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菡萏亭》

时间: 2025-05-04 18:45:54

诗句

日高过竹湖水光,风长入座荷花香。

交红映绿满渠下,各有意态随低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45:54

原文展示:

菡萏亭 文同 〔宋代〕 日高过竹湖水光,风长入座荷花香。 交红映绿满渠下,各有意态随低昂。

白话文翻译:

太阳高照,竹影映在湖面上闪烁着水光,微风不断吹来,荷花香气弥漫入座。 红绿相间的花朵遍布水渠之下,它们各自展现出不同的姿态,随着高低起伏。

注释:

字词注释:

  • 菡萏:荷花的别称。
  • 日高:太阳升得很高。
  • 过竹:竹影投射。
  • 湖水光:湖面上反射的光线。
  • 风长:风持续不断。
  • 入座:飘入座位。
  • 交红映绿:红花与绿叶交相辉映。
  • 满渠下:遍布水渠之下。
  • 意态:姿态,样子。
  • 随低昂:随着高低起伏。

典故解析:

  • 本诗未使用特定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此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湖亭的静谧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文同晚年,当时他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美,诗中流露出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景物的深情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夏日湖亭的静谧景象。首句“日高过竹湖水光”通过光影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静美。次句“风长入座荷花香”则通过嗅觉的描写,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感。后两句“交红映绿满渠下,各有意态随低昂”则通过视觉的丰富变化,展现了自然界中万物各具姿态的生动画面。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日高”和“过竹”描绘了时间的推移和竹影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长的氛围。
  • 次句“风长入座荷花香”则通过嗅觉的描写,将荷花的香气与风的持续相结合,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感。
  • 后两句“交红映绿满渠下,各有意态随低昂”则通过视觉的丰富变化,展现了自然界中万物各具姿态的生动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日高过竹湖水光”中的“过竹”比喻竹影的变化。
  • 拟人:“各有意态随低昂”中的“意态”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姿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湖亭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高:时间的推移。
  • 过竹:竹影的变化。
  • 湖水光:湖面上反射的光线。
  • 风长:风持续不断。
  • 荷花香:荷花的香气。
  • 交红映绿:红花与绿叶交相辉映。
  • 满渠下:遍布水渠之下。
  • 意态:姿态,样子。
  • 随低昂:随着高低起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高过竹湖水光”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太阳升得很高,竹影投射在湖面上。 B. 太阳升得很高,湖面上反射的光线。 C. 太阳升得很高,竹影投射在湖面上,湖面上反射的光线。 答案:C

  2. 诗中“风长入座荷花香”通过什么感官描写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感? A. 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答案:C

  3. 诗中“交红映绿满渠下”描绘了什么? A. 红花与绿叶交相辉映,遍布水渠之下。 B. 红花与绿叶交相辉映,遍布水渠之上。 C. 红花与绿叶交相辉映,遍布水渠之中。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但风格更为豪放。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文同的《菡萏亭》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文同的诗更为细腻静谧,而苏轼的诗则更为豪放激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查询

鸡鸣 溱洧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出其东门 郑风·扬之水 子衿 诗经·国风·郑风 东门之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釒字旁的字 怨魂 庥隆 事款则圆 虚皇 高飞远走 折文旁的字 知机识窍 疋字旁的字 奸臣当道 金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东掩西遮 刿鉥心腑 瞩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