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6:0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9:55
原文展示:
潘大临莲池二首 张耒 〔宋代〕
避暑人人得自怡,坐曹最苦剧囚累。 江边金石焦流日,堂上糟浆酷烈时。 一酌甘寒烦素绠,终朝挥拂倦蒲葵。 谁知颜巷箪瓢外,更有秋风菡萏池。
白话文翻译:
为了避暑,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乐趣,但坐在官署中处理公务却是最辛苦的,就像被囚禁一样。 江边的金属和石头在烈日下仿佛要融化,官署内的酒浆也热得让人难以忍受。 喝一口凉水都觉得需要用绳子吊上来,整天挥动着扇子,用蒲葵叶做的扇子也感到疲倦。 谁能想到在简陋的居所之外,还有秋风中的荷花池,那里的景色更加宜人。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这首诗是他在官署中避暑时所作,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耒在官署中避暑时,他通过对官署内外的对比,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官署内外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江边金石焦流日,堂上糟浆酷烈时”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官署内的闷热气氛,而“谁知颜巷箪瓢外,更有秋风菡萏池”则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官署内外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金石焦流”形容的是什么? A. 天气极热 B. 金属和石头融化 C. 官署内的闷热气氛 D. 清凉的水
诗中“颜巷箪瓢”出自哪个典故? A. 《论语·雍也》 B. 《孟子》 C. 《庄子》 D. 《史记》
诗中“菡萏”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梅花 C. 菊花 D. 兰花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