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沈隐侯八咏楼》

时间: 2025-04-27 18:03:34

诗句

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江静闻山狖,川长数塞鸿。

登临白云晚,流恨此遗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3:34

原文展示:

题沈隐侯八咏楼
作者: 崔颢 〔唐代〕

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江静闻山狖,川长数塞鸿。
登临白云晚,流恨此遗风。

白话文翻译:

在阳光明媚的东梁,守望着这座楼,俯瞰着越中风景。
绿窗外明亮的月光照耀,古人的青史已无踪影。
江面平静,可以听到山间猕猴的叫声,长河蜿蜒,偶尔有大雁飞过。
登高望远,晚霞映照着白云,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惆怅与遗憾。

注释:

  • 梁日:指朝阳,象征美好的时光。
  • 东阳:指东面的阳光,表达了明媚的气候。
  • 越中:古地名,指今浙江一带。
  • 绿窗:窗户外的绿色景色,象征生机。
  • 明月:清澈的月光,象征宁静的夜晚。
  • 青史:指历史书籍,象征过去的历史。
  • 江静:江水平静,象征祥和的自然景象。
  • 山狖:山中的猕猴,象征自然的生灵。
  • 川长:长河流淌,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 白云晚:傍晚时分的白云,象征时间的流逝。
  • 流恨:流露出的惆怅,表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
  • 遗风:遗留下来的风情,象征对过去的怀念。

典故解析:

  • 青史古人空:青史常用来指代历史,古人空则暗指历史上许多人物的成就已成空,留不住什么。
  • 登临白云晚:登高望远是一种传统的诗意表现,白云则常常象征着超脱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颢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精湛的诗才著称。他的诗风兼具清新与雄浑,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题沈隐侯八咏楼》写于诗人与沈隐侯的友谊背景下,诗人借此楼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对古人事迹的感慨。

诗歌鉴赏:

崔颢的《题沈隐侯八咏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的诗作。全诗通过对东阳的描绘及窗外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惆怅的氛围。开头两句通过“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营造了一个明丽的自然背景,诗人站在楼上俯瞰,目光所及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色。接着,诗人用“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一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古人的成就逐渐消逝,让人感到一丝惆怅与思索。

后半部分“江静闻山狖,川长数塞鸿”则描绘了更加生动的自然场景,静谧的江水与远处山中的猕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登临白云晚,流恨此遗风”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在傍晚时分登高望远,白云的悠然与自身的惆怅形成对比,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与遗憾。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崔颢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在东阳的阳光下,守望这座楼,俯瞰越中风景,强调了诗人的位置与视角。
  2.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窗外明亮的月光照耀,古人的事迹在历史中消逝,反映了诗人的历史观。
  3. 江静闻山狖,川长数塞鸿:平静的江面上,可以听到山中猕猴的声音,长河蜿蜒,偶尔有大雁飞过,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
  4. 登临白云晚,流恨此遗风:傍晚时分,诗人登高望远,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的惆怅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登临白云晚”将白云比作高远的理想。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对仗,如“绿窗”、“青史”。
  • 拟人:如“江静闻山狖”,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人生的短暂与历史的无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阳:象征光明与希望。
  • 明月: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反思。
  • 江静:象征平和与安宁。
  • 白云:象征超脱与理想。
  • 遗风:象征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史古人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古人的敬仰
    B. 对历史的无奈
    C. 对未来的展望

  2. “江静闻山狖”中“山狖”指的是什么? A. 山中的猕猴
    B. 山中的鸟
    C. 山中的风

  3. 诗中表达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对历史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崔颢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豪情壮志的表达。两首诗都采用了登高的意象,但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河传 定风波(客有两新鬟善歌者,请作送汤曲,因戏前二物) 浣溪沙 鼓笛令 丑奴儿 木兰花令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 减字木兰花 鹊桥仙(席上赋七夕) 到官归志浩然二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业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包含哦的词语有哪些 夙夜不怠 利济 谥寶 伯仁由我而死 米字旁的字 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养虎为患 丑八怪 和题 出一头地 靣字旁的字 昵就 复蹈其辙 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