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0:00
洛阳二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扬鞭走马城南陌,
朝逢驿使秦川客。
驿使前日发章台,
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
葡萄馆里花正开。
念此使人归更早,
三月便达长安道。
长安道上春可怜,
摇风荡日曲河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
五陵花柳满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华,
游子春来喜见花。
斗鸡下杜尘初合,
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
青楼日晚歌钟起。
贵里豪家白马骄,
五陵年少不相饶。
双双挟弹来金市,
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
金鞍白马谁家宿。
可怜锦瑟筝琵琶,
玉台清酒就君家。
小妇春来不解羞,
娇歌一曲杨柳花。
在洛阳的二月,梨花纷纷飘飞,
在秦地的旅人心中,怀念着归乡的春天。
扬鞭策马在城南的小道上,
早晨碰见驿使,带来秦川的消息。
驿使前日从章台出发,
传递长安的春天已经来到。
棠梨宫里燕子刚刚抵达,
葡萄馆中花正盛开。
想到这些,使得人们更想早归,
三月就能到达长安的路。
长安的道路上春色可怜,
微风摇曳,阳光洒在曲河边。
万户楼台临近渭水,
五陵的花柳满是秦川。
秦川的寒食节繁华盛景,
游子春天来临,喜见花朵。
斗鸡下的尘土刚刚合拢,
走马经过章台,太阳已偏西。
章台的帝城称为贵里,
青楼中晚上的歌声敲响钟声。
贵里的豪门白马骄傲,
五陵的年轻人互不相让。
双双挟弹来到金市,
两两鸣鞭过渭桥。
渭城桥头的新酒已经酿熟,
金鞍白马不知是谁的住处。
可怜那锦瑟、筝、琵琶,
在玉台上清酒等候着你。
小妇人春来不懂羞怯,
娇歌一曲唱着杨柳花。
作者介绍:崔颢(704年-754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清新的诗风而著称。崔颢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昌盛。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崔颢的《渭城少年行》是一首以春天为背景的抒情诗,融合了对自然美的细腻描写和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感悟。诗中描绘的春天,既是自然的复苏,也是人们情感的觉醒。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诗人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梨花的飞舞、燕子的归来、花朵的盛开,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驿使带来的春天消息,游子在春天的气息中,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尤其是“念此使人归更早”,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渴望早日归家,与亲友团聚。这种情感在后面的描写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后半部分则转向长安的繁华景象,描写了市井生活和社交活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活力。通过对斗鸡、饮酒、吟唱的描绘,表现出年轻人在春天的欢愉与放纵,同时也暗含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整首诗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对故乡深情的呼唤,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历史厚重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游子在春天时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繁华,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驿使”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棠梨宫”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诗中“摇风荡日曲河边”这一句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渭城少年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情感,但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人情,而后者更多表现了壮丽的山河与人生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