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2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2:00
我坐华堂上,不必麋鹿姿。
时来蜀冈头,喜见霜松枝。
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
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
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
我坐在华丽的厅堂里,不必像麋鹿那样地拘谨。
这时我来到蜀冈的高头,欣喜地看到霜松的枝干。
我心里明白,这些松树的根部,已经结下了千年的奇迹。
那一簇簇的凌霄花,缠绕着松树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举起酒杯,向它的根部酹酒,没什么事情就不要再相互羁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一生经历坎坷,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后在贬地创作了大量的诗词,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和陶饮酒二十首》是在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创作的。这一时期,他对人生的感悟加深,常以饮酒抒发情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所展现出的淡然心态。开头以“我坐华堂上”引入,展现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接着转向蜀冈的描写,诗人看到霜松枝,感受到自然的坚韧与美丽,这里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一句,深刻揭示了时间的积淀与自然的力量。诗人体现出对松树千年坚韧的赞美,反映出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则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宣示,酒杯高举,象征着对生命的敬意与庆祝,而“无事莫相羁”则体现了他不愿被世俗羁绊的洒脱与自由。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自然诗,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表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蜀冈”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四川
B. 河南
C. 山西
“举觞酹其根”中的“觞”指的是什么?
A. 酒杯
B. 酒壶
C. 酒坛
诗人通过“霜松枝”想表达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美与坚韧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和陶饮酒二十首》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强调对生活的洒脱与豁达,陶渊明则更多地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和陶饮酒二十首》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供参考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