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2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2:16
江城口号二首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定江军门拥云气,
庐山面目长相朝。
阃臣所持止一恕,
墙壁何恨粘歌谣。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军门在云雾中显得气势雄伟,庐山的面貌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清晰。阃臣(即朝廷的大臣)所持的不过是一种宽恕之心,墙壁上为何会有对歌谣的怨恨呢?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子龙,号澄斋,宋代诗人,官至太常丞,以诗词见长,常以抒发个人情怀和时事见闻为主,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多变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军政环境,抒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江城风光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政治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定江军门拥云气”引入,瞬间勾勒出一幅雄壮的军营画面,云气缭绕,寓意着权力的神秘与壮丽。而后提到庐山的“面目长相朝”,则与军门的雄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重的对立。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阃臣所持止一恕”表现了对当权者的批判,认为大臣们的宽恕之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似乎无法改变社会的黑暗面。而“墙壁何恨粘歌谣”一句则显得意味深长,似乎在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歌谣本应是歌颂美好生活的,但在墙壁上却成了无奈的控诉,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无奈。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深邃,展现出董嗣杲作为宋代诗人对社会、自然以及人性的独特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军政环境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深思与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权者的批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定江军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阃臣所持止一恕”中的“恕”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庐山”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