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时间: 2025-05-02 13:02:14

诗句

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

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

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

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2:14

原文展示:

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
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
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
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堤岸上,马鞭的影子落下;
绿绸的衣物在泥土中卷动。
柔和的目光逗弄着菱角的丝线,
清澈的水面映照出吴地女子的眼眸。
啮咬着膝盖带着香气归来,
谁在筹办樱桃的宴会呢?
蜡泪在东风中惹恼,
旧时的土垒上,新燕子正在酣睡。

注释:

  • 鞭影:马鞭的影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春堤:春天的堤岸,表现出春天的景色。
  • 绿锦:指绿色的绸缎,形容衣物的华丽。
  • 脉脉:形容目光温柔而含情。
  • 菱丝:菱角的细丝,暗指水中植物的柔美。
  • 吴姬:指吴地的美女,常用来象征美丽女子。
  • 啮膝:形容轻咬膝盖,流露出娇羞或玩耍的情态。
  • 樱桃宴:指樱桃的宴席,象征春天的欢愉与聚会。
  • 蜡泪:蜡质的泪珠,形容春天的情感细腻而复杂。
  • 东风:春风,带来温暖与生机。
  • 旧垒:旧时的土垒,象征历史和回忆。
  • 新燕:新来的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生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清代著名词人,才华横溢,诗词风格清丽婉约,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自然景色以及对往事的追忆。

创作背景: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创作于纳兰性德的中年时期,正值清代康熙年间,社会安定,文化繁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日的景色和心中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感受。开篇的“鞭影落春堤”意象鲜明,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场景,马鞭的影子仿佛在春风中轻轻摇曳,象征着活力与希望。接着“绿锦鄣泥卷”,则用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柔和与细腻,绿绸在湿润的泥土中翻卷,暗示着生命的交融。

“脉脉逗菱丝”一句,展现了温柔的目光与菱角的细丝交织在一起的画面,表现了春日恋情的温柔与缠绵。而“嫩水吴姬眼”则以“嫩水”作映衬,展现了吴地女子的美丽,仿佛在暗示着春天的浪漫情怀。

接下来的句子“啮膝带香归”,描绘了归途中的温馨景象,带着芳香的气息回家,暗示着幸福和家庭的温暖。而“谁整樱桃宴”则引入了宴会的元素,增添了生活的趣味和热闹的气氛,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最后,结尾“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则展现了诗人在春风中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蜡质的泪珠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留念,而旧垒上的新燕则是对未来的期盼。这种情感的交织让整首词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与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鞭影落春堤:马鞭的影子在春天的堤岸上,营造出活泼的春日氛围。
  2. 绿锦鄣泥卷:绿色的绸缎在泥土中翻卷,象征着春天的温柔和生机。
  3. 脉脉逗菱丝:温柔的目光与菱角的细丝相互交织,展现出春日的柔情。
  4. 嫩水吴姬眼:清澈的水面映照出吴地美女的眼睛,突显出春天的浪漫气息。
  5. 啮膝带香归:轻咬膝盖,带着香气归来,传达出归家的幸福与温暖。
  6. 谁整樱桃宴:询问谁在筹办樱桃宴席,增添了生活的热闹与趣味。
  7. 蜡泪恼东风:蜡质的泪珠在东风中惹恼,表达对往日的思念与惆怅。
  8. 旧垒眠新燕:旧时的土垒上,新燕子在安静地栖息,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新生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气息与人的情感结合,生动细腻。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使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生机与情感,展现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爱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鞭影:象征活力与自由,代表春天的生机。
  • 绿锦:代表华丽与柔美,体现春天的温暖。
  • 菱丝:象征细腻与柔情,展现春日情感的细腻。
  • 吴姬:象征美丽与浪漫,体现诗人的审美情趣。
  • 樱桃宴:象征欢愉与热闹,表现生活的趣味。
  • 蜡泪:象征思念与惆怅,体现对往事的感慨。
  • 新燕:象征新生与希望,暗示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鞭影落春堤”中的“鞭影”指的是什么?

    • A. 马鞭的影子
    • B. 春天的花朵
    • C. 河流的波浪
    • D. 树叶的影子
  2. “脉脉逗菱丝”中“脉脉”形容的是?

    • A. 温柔的目光
    • B. 激烈的情感
    • C. 深沉的思考
    • D. 遥远的回忆
  3. “啮膝带香归”中的“啮膝”表现了什么?

    • A. 玩耍的情态
    • B. 伤感的情绪
    • C. 激动的心情
    • D. 无奈的叹息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了春天的柔美和对往事的回忆,情感细腻。
  • 苏轼的《水调歌头》: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 杜甫的《春望》:则在春天的背景下,表现了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

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命运的思索,展现了古代诗词的丰富内涵和多样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纳兰性德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春寄微之并崔湖州 病中诗十五首。就暖偶酌戏诸诗酒旧侣 读邓鲂诗 浔阳秋怀,赠许明府 感苏州旧舫 伤春词 闰九月九日独饮 寄李蕲州 苏州故吏 新丰折臂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伊吕 鱼字旁的字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雷霆炮 串亲访友 良金美玉 雄才盖世 置予于怀 逸势 上首 馬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溥漠 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玄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