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十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时间: 2025-04-29 21:00:53

诗句

桑落可酿酒,草枯可呼鹰;平生当此时,意气十倍增。

即今境界别,千钱买短篷,镜湖三百里,往来寒日中。

小甑炊雕胡,玉食无此美。

卧闻水鸟声,世念去如洗。

知此恨太晚;享此恐不足。

南山忽已昏,更就渔村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00:53

原文展示

十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作者:陆游

桑落可酿酒,草枯可呼鹰。
平生当此时,意气十倍增。
即今境界别,千钱买短篷。
镜湖三百里,往来寒日中。
小甑炊雕胡,玉食无此美。
卧闻水鸟声,世念去如洗。
知此恨太晚,享此恐不足。
南山忽已昏,更就渔村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湖中泛舟场景。桑树的果实可以酿酒,草木枯黄时可以放鹰。此时的我,心情无比畅快,意气风发。如今的环境与往日大相径庭,花费千金只为买一只小舟,游荡在三百里镜湖之中,徜徉在寒冷的阳光下。小锅里蒸着美味的雕胡,吃着美食的感觉无与伦比。躺在舟上,我听到水鸟的鸣叫,心中世俗的烦恼如水般洗净。知道这些美好时光来得太晚,享受起来恐怕是不够的。南山的天色突然暗了下来,今晚就去渔村宿吧。

注释

  • 桑落:桑树的果实,成熟时可酿酒。
  • 呼鹰:放鹰捕猎的意思。
  • 意气十倍增:心情愉快,意气风发。
  • 千钱买短篷:花费很多钱买小舟。
  • 镜湖:湖面如镜,景色优美。
  • 雕胡:一种美味的食材。
  • 世念去如洗:世俗的烦恼像水洗一样消失。
  • 恨太晚:感叹享受美好时光来得太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号放翁,晚号忠悫居士。陆游一生致力于报国,著作颇丰,作品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天,作者在湖上泛舟,心中感慨万千。正值人生的晚年,回顾往事,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美好的瞬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陆游的《十月三日泛舟湖中作》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感慨的诗。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湖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桑落可酿酒,草枯可呼鹰”,展现了自然的丰盈和猎获的乐趣,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诗人心情愉悦,意气风发,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接下来的“千钱买短篷,镜湖三百里”,则将诗人的心境与环境深刻结合,体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在湖中漂荡,享受着美食与宁静,诗人似乎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沉浸在这一片宁静的湖水与秋日的阳光中。

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也流露出一丝惆怅,“知此恨太晚,享此恐不足”。他意识到,这样的美好时光来得太晚,内心难免有些遗憾。最后一句“南山忽已昏,更就渔村宿”,则使得全诗在一片宁静中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诗人选择在渔村过夜,似乎是对未来的一种寄托,既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人生的反思。

整首诗以湖中泛舟为线索,贯穿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珍惜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桑落可酿酒:指桑树的果实成熟,能酿成美酒,象征生活的丰盈。
  2. 草枯可呼鹰:秋天草木枯黄,可以放鹰捕猎,表现诗人对猎趣的向往。
  3. 平生当此时,意气十倍增:在这样的季节,诗人的心情格外愉悦。
  4. 即今境界别,千钱买短篷:现在的环境与以前不同,花费千金只为买一只小舟。
  5. 镜湖三百里,往来寒日中:描绘湖的广阔与寒冷的阳光,渲染出秋天的气氛。
  6. 小甑炊雕胡,玉食无此美:小锅中蒸着美食,表达了对美味的享受。
  7. 卧闻水鸟声,世念去如洗:躺在船上听水鸟的鸣叫,世俗的烦恼似乎被冲洗掉。
  8. 知此恨太晚,享此恐不足:感叹这样的美好时光来得太晚,享受恐怕不够。
  9. 南山忽已昏,更就渔村宿:天色渐暗,决定去渔村住宿,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境界相结合,表达内心的感受。
  • 对仗:如“桑落可酿酒,草枯可呼鹰”,整齐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水鸟声被拟人化,使得自然更具生机。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湖中泛舟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丰收与美酒,代表生活的富足。
  2. :象征自由与猎趣,体现诗人的豪情。
  3. 镜湖:象征宁静与美好,表现诗人的向往。
  4. 水鸟:象征自然的生机,传达一种平和的心境。
  5. 南山:象征归宿与思考,表现出对生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果实是什么?

    • A. 桃子
    • B. 桑果
    • C. 葡萄
      答案:B
  2. 诗人用什么方式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A. 报国
    • B. 泛舟
    • C. 读书
      答案:B
  3. 诗中的“镜湖”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宁静
    • C. 暴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探索与人生的感慨。
  • 《月夜忆舍弟》(杜甫):通过自然景象寄托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李白:陆游的《十月三日泛舟湖中作》侧重表现自然与内心的和谐,李白的诗则更多地表现豪情与奔放。在主题上,陆游更倾向于宁静与反思,而李白则是追求自由与豪放。

参考资料

  • 《陆游传》:对陆游生平的详细介绍。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陆游及其他宋代诗人的经典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鉴赏与分析。

相关查询

送李阆州二首 其一 送孙远仲知录解官归洪雅 人日同诸公自马豀登道宿无为 谒金门 元日泛舟分韵得大字 石洞二首 观渔舟 次仲甄韵二首 病中 富池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新觉 顿挫抑扬 磐石之固 零结尾的成语 飠字旁的字 死诸葛走生仲达 食字旁的字 包含确的成语 命诏 蚁拥蜂攒 心惊胆碎 齊字旁的字 扼腕长叹 飞字旁的字 独清独醒 阙蚀 糸字旁的字 包含堪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