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0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00:53
十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作者:陆游
桑落可酿酒,草枯可呼鹰。
平生当此时,意气十倍增。
即今境界别,千钱买短篷。
镜湖三百里,往来寒日中。
小甑炊雕胡,玉食无此美。
卧闻水鸟声,世念去如洗。
知此恨太晚,享此恐不足。
南山忽已昏,更就渔村宿。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湖中泛舟场景。桑树的果实可以酿酒,草木枯黄时可以放鹰。此时的我,心情无比畅快,意气风发。如今的环境与往日大相径庭,花费千金只为买一只小舟,游荡在三百里镜湖之中,徜徉在寒冷的阳光下。小锅里蒸着美味的雕胡,吃着美食的感觉无与伦比。躺在舟上,我听到水鸟的鸣叫,心中世俗的烦恼如水般洗净。知道这些美好时光来得太晚,享受起来恐怕是不够的。南山的天色突然暗了下来,今晚就去渔村宿吧。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号放翁,晚号忠悫居士。陆游一生致力于报国,著作颇丰,作品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天,作者在湖上泛舟,心中感慨万千。正值人生的晚年,回顾往事,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美好的瞬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陆游的《十月三日泛舟湖中作》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感慨的诗。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湖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桑落可酿酒,草枯可呼鹰”,展现了自然的丰盈和猎获的乐趣,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诗人心情愉悦,意气风发,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接下来的“千钱买短篷,镜湖三百里”,则将诗人的心境与环境深刻结合,体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在湖中漂荡,享受着美食与宁静,诗人似乎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沉浸在这一片宁静的湖水与秋日的阳光中。
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也流露出一丝惆怅,“知此恨太晚,享此恐不足”。他意识到,这样的美好时光来得太晚,内心难免有些遗憾。最后一句“南山忽已昏,更就渔村宿”,则使得全诗在一片宁静中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诗人选择在渔村过夜,似乎是对未来的一种寄托,既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人生的反思。
整首诗以湖中泛舟为线索,贯穿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珍惜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湖中泛舟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与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果实是什么?
诗人用什么方式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中的“镜湖”象征着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